OpenAI神秘新模型奪得IMO 2025金牌,人工智能攻克奧數難題

昨日,全球頂尖的數學奧林匹克競賽IMO 2025尚未開始,尚無隊伍能全軍覆沒,連銅牌邊緣的分數都未到達。

然而,OpenAI剛剛推出了一款全新的「通用推理模型」,成功摘得IMO 2025的金牌殊榮!這款新模型在6道競賽題目中解出5題,總分狂攀35分,遠高於此前排名最佳的Gemini 2.5 Pro僅13分。

OpenAI的聯合創辦人Greg Brockman、負責人Alexander Wei及頂尖研究團隊積極宣傳該模型的卓越表現。

OpenAI研究員Noam Brown亦指出,此成就超越了先前所謂的「AI攻克IMO」的期望,標誌著通用人工智能邁入新時代。

此模型與人類考生在完全相同條件下參賽:沒有使用任何工具、也無網絡連接,全憑對題目的理解與自然語言形式完整論證的能力。經過三位前IMO獎牌得主的嚴格評分,該模型最終摘得42分滿分中35分的金牌。

以往AI往往依賴專注特定領域的密集訓練,但這次OpenAI的新模型打破了常規,能連續思考數小時而不需專門針對IMO訓練,這代表其創造性思維能力與持久性均達到新高度。

這是否意味著OpenAI的新模型已接近通用人工智能(AGI)水平?這仍需更多研究驗證,但此次模型在思考持久性、連貫推理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前沿突破是不爭的事實。

OpenAI團隊以嚴謹的條件進行了比賽:考試時間約4.5小時,無任何輔助工具或網絡支援,完全靠模型對題目的理解與邏輯推演,最後通過三位曾獲IMO獎牌選手的評分程序,評定最終分數。

該模型不僅打破了AI在圍棋、Dota等複雜任務中依賴特定領域訓練的規律,還顯示了通用強化學習和長時間思考的強大實力。

值得注意的是,OpenAI並未稱此模型為GPT-5,而是全新一代、更具實驗性的AI系統,帶來了全新的推理技術,甚至超越了傳統的CoT(Chain-of-Thought)思維鏈。

在解題過程中,該模型對前5題均有詳細解析,但第6題因難度極大,全球僅6人成功破解,模型未能解答。

OpenAI技術負責人Alexander Wei指出,該推理模型不僅展示了超越以往的綜合問題解決能力,更顯示出未來人工智能可能的發展路徑。

此次成果的核心在於強化學習和多步推理能力的結合,讓模型能在無輔助的條件下完成高難度數學論證,這對投資者和技術觀察者而言,均代表AI實力的巨大躍升。

參考資料:OpenAI官方公告、國際數學奧林匹克(IMO)2025官方網站、相關科技新聞報道

市場重要性與影響評估: 高影響 — OpenAI新通用推理模型於2025年國際數學奧林匹克(IMO)獲得金牌,標誌著人工智能在高難度數學問題解決能力上的重大突破。
影響範圍: 全球 — 涉及人工智能技術的全球發展與應用前景,影響科技、教育及金融等多個領域。
影響時長: 長期(12個月以上) — 此突破代表AI進入通用人工智能(AGI)新時代,將持續推動技術革新及應用擴展。
市場敏感度: 部分未充分反映 — 雖然市場已關注AI技術進步,但此次模型在無輔助條件下完成極高難度數學證明的能力,超越現有主流模型,展現了AI推理與長期思考能力的質的飛躍,市場對其潛在影響仍有待深化認識。
投資策略:

  • 長線(12+個月):增持人工智能核心技術企業,如NVIDIA(NVDA)、Alphabet(GOOGL)、Microsoft(MSFT)及OpenAI合作夥伴,受惠於AI推理能力提升帶來的運算需求與應用擴展。
  • 中線(3-12個月):關注AI推理技術應用的軟件與服務企業,特別是提供AI解決方案的SaaS平台及教育科技公司,因該技術有望提升產品智能化水平。
  • 長線(12+個月):投資涵蓋AI及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ETF,如Global X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Technology ETF(AIQ),捕捉AI技術長期成長紅利。

風險:

  • 技術落地及商業化進度不確定,AI通用推理能力的實際應用場景及盈利模式仍需時間驗證。
  • 監管政策風險,全球對AI倫理及安全的規範可能加嚴,影響相關企業發展節奏。
  • 競爭風險,其他科技巨頭如Google DeepMind等亦在積極研發類似技術,市場競爭激烈。

其他觀點:

  • 部分專家指出,OpenAI此次成就不僅是模型規模的擴大,而是通用推理與長期思考能力的質變,代表AI技術向AGI邁出重要一步。
  • 也有觀點認為,儘管技術突破顯著,但AI在創新數學研究及更廣泛人類認知領域的應用仍面臨挑戰,需持續觀察後續發展。
風險提示及免責聲明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任何個人投資建議,亦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情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