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市場風格與行業輪動加快,交易及波動性均有所提升。我們持續觀察到科技成長產業趨勢與週期性板塊的共識正在形成,兩條主線正集聚市場共識。
主要原因在於科技成長板塊景氣改善,近期市場流入資金積極投向周期性產業及科技成長板塊,並在A股和港股形成明顯趨勢。同期外資持續流入港股,尤其配置醫藥、互聯網及周期板塊,外資逐漸回補A股倉位,進一步支持主線行情。
科技成長板塊持續活躍,市場資金大幅流入電子、醫藥、新能源、計算機等科技主題基金,且積極參與週期性行業,涵蓋建築建材、有色金屬、化工、鋼鐵及煤炭等周期板塊,反映市場輪動與資金配置雙重需求。
從投資工具來看,行業ETF成為主要增量資金載體,吸引大量資金流入科技成長與周期主題ETF,以結構性機會為導向,市場反饋明顯向好。散戶資金也隨市場回暖持續流入,青睞科技成長及週期板塊,支持主線共識鞏固。
儘管近期市場主線聚焦「科技成長+週期」,部分板塊持倉集中度較高,但細分領域仍有挖掘空間,行業結構的調整與政策支持將驅動市場輪動持續。
參考資料:深交所數據、港交所交易統計、中國證券報、財新網、華爾街見聞
市場重要性與影響評估: 中度影響 — 科技成長及週期性產業雙主線的資金流入趨勢,反映產業結構調整與市場輪動,對相關板塊及ETF有實質影響。
影響範圍: 本地(香港及中國A股市場)為主,涵蓋區域(亞太)市場情緒與資金流動。
影響時長: 中線(3-12個月),因資金配置趨勢及產業結構調整通常需數月發酵。
市場敏感度: 部分資金流入已反映於價格,但細分領域仍有挖掘空間,市場輪動持續,整體趨勢被市場普遍認知。
投資策略:
- 短線(0-3個月):關注港股科技成長主題ETF如「恒生科技ETF」(00762.HK)及A股科技龍頭股(如海康威視002415.SZ、立訊精密002475.SZ)以捕捉資金流入帶來的波動與機會。
- 中線(3-12個月):配置週期性產業相關ETF及個股,如鋼鐵(寶鋼股份600019.SH)、建材(海螺水泥600585.SH)及新能源板塊(寧德時代300750.SZ),受益於產業結構調整及資金回補效應。
- 長線(12個月以上):布局科技成長主題,包括半導體(中芯國際688981.SH)、電子製造及互聯網科技(騰訊0700.HK、美團3690.HK),基於產業趨勢及政策支持持續增長。
風險:
- 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如美聯儲政策調整、地緣政治風險)可能影響資金流向及市場情緒。
- 科技及週期性產業內部結構調整不及預期,或受監管政策收緊影響。
- 市場短期波動加劇,投資者需注意風險管理與資產配置多元化。
其他觀點:
- 部分專家認為,隨著ETF Connect擴容及主動型ETF興起,市場資金流向將更加多元,結構性機會增多。
- 亦有觀點指出,科技成長與週期性板塊的共振現象短期內可能面臨調整壓力,需關注宏觀經濟數據及政策動向。
風險提示及免責聲明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任何個人投資建議,亦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情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