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監管管理總局:「十四五」規劃推動依法依規治理企業 力促質量降價競爭

2024年7月27日至28日上午,市場監管發展規劃座談會在北京召開。會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三次、全會精神,認真落實《“十四五”市場監管現代化規劃》實施情況,研究“十五五”市場監管規劃編制工作。市場監管總局黨組書記、局長羅文主持會議並講話。

會議指出

《“十四五”市場監管現代化規劃》印發以來,市場監管體系圍繞六個方面重點任務,細化落實舉措,推動實施進展順利,成效顯著。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經營主體活力有效激發;市場秩序不斷規範,市場環境更加公平;國內統一市場不斷完善,市場循環有效暢通;質量政策和技術體系持續完善,有效服務高質量發展;「三品一特」安全監管持續加強,消費者權益保障力度不斷加大;現代化市場監管體系不斷健全,市場綜合監管效能持續提升。

會議強調

編制“十五五”市場監管規劃,整體謀劃未來五年市場監管工作的奮鬥目標和重點任務舉措,聚焦全系統力量、合力攻堅市場監管領域深層矛盾和問題,加快提升市場監管治理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義。要深入研究如何建立健全市場監管基礎制度、如何鞏固市場監管基層基礎、如何推動市場監管基礎設施更新升級、如何促進市場監管方式轉型、如何擴大市場監管對外開放、如何建設市場監管文化等重點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路徑和任務舉措。

會議要求

準確把握“十五五”時期市場監管高質量發展的重大任務。一是促進打造強大國內大市場,加快完善市場監管基礎制度,著力破解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依法依規治理企業惡質低價競爭。二是努力推進質量強國建設,深入開展質量強企,深化實施質量強鏈,鞏固推進質量強縣,構建高水平質量基礎設施。三是深化國家標準化發展和改革,健全國家標準體系,深化地方標準管理制度改革,提高標準供給水平。四是提升法治、信貸、智慧監管水平,穩步推進法治監管建設,促進信用監管提質增效,加快智慧監管建設步伐。五是加強食品、藥品、工業產品、特種設備安全監管能力,強化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提升藥品安全監管能力,提升工業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提升特種設備安全監管質效。六是優化平台經濟常態化監管,加快完善監管制度規範,健全常態化監管責任體系,強化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

會議強調

提升市場監管治理能力,必須加強黨對市場監管工作的全面領導,堅定維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堅持用改革精神和嚴格標準管黨治黨,努力建設模範政黨機關。市場監管總局領導班子成員,總監、總工程師、食品安全總監出席會議。審計署經濟法審計局主要負責同志,中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總局紀檢監察組負責同志,總局各司局、各直屬單位主要負責同志,各省、市、自治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市場監管局(廳、委)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參考資料:中國國務院網站、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官方通告

市場重要性與影響評估: 高影響 — 中國市場監管總局推動「十四五」市場監管現代化規劃,強調依法律依規治理企業,促進質量降價競爭,並完善市場監管體系,將對中國內地市場結構及企業經營環境產生重大影響。
影響範圍: 本地(中國內地)為主,並具區域性影響(亞洲市場),對跨國企業及投資者亦有參考價值。
影響時長: 中長期(3-12個月至12個月以上),因為規劃涉及未來五年市場監管工作的戰略目標與制度建設,屬結構性政策調整。
市場敏感度: 此類政策屬官方規劃,已有一定程度預期,但具體執行力度和細節仍有待市場進一步消化,存在部分低估的潛在影響。
投資策略:

  • 中線(3-12個月):關注受益於市場監管強化的質量強企,尤其食品安全、醫藥、工業製造及特種設備領域的龍頭企業,如中國食品安全ETF(例如中證食品安全指數ETF)及相關醫藥龍頭股。
  • 長線(12個月以上):布局受益於國家標準化升級及市場監管體系完善的高質量製造業及智能監管技術企業,關注智能監控、數據治理及合規科技相關ETF或龍頭股。
  • 短線(0-3個月):留意監管政策落地初期可能帶來的市場波動,適度調整對受監管強化影響較大的行業敞口,避免過度集中於低質量競爭企業。

風險:

  • 政策執行力度不及預期,或地方執行差異大,導致市場監管改善效果有限。
  • 監管強化可能短期內加劇部分行業整合,帶來行業震盪與估值波動。
  • 國際地緣政治及中美關係不確定性,可能干擾政策推行及市場反應。

其他觀點:

  • 部分專家認為,強化市場監管有助於提升中國市場整體競爭力及消費者信心,長遠利好經濟結構優化。
  • 亦有觀點指出,短期內企業需適應更嚴監管環境,可能增加合規成本,對中小企業形成較大壓力。
風險提示及免責聲明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任何個人投資建議,亦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情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