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6日上午,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於上海盛大開幕。
在大會主論壇上,圖靈獎得主、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傑弗里·辛頓(Geoffrey Hinton)親臨現場並發表演講,這也是辛頓首次以線上線下混合形式在中國公開亮相。
辛頓此次演講以「數字智能是否會取代生物智能」為主題,他深入剖析了數字智能與生物智能的根本差異,並分別以樂高積木和飼養老虎的比喻說明AI的思維邏輯及人類與AI的關係。
對於AI的未來前景,辛頓表示警惕。他直言,我們正在創造比自己更聰明的AI,就像在家裡飼養一頭老虎當寵物,指望「消滅它」是不現實的。
以下為辛頓核心觀點:
- AI發展有兩種類型:一是符號型,認為智能本質推理,通過符號規則操作符號表達式;二是生物學基礎型,認為智能基於學習和聯結網絡,理解先於學習。
- 大語言模型理解語言的方式與人類基本相同。人類可能本身即為大型語言模型,也會像大型語言模型一樣產生幻覺,創造多種幻覺性語言。
- 用樂高積木類比,每個詞都是多維積木,可根據上下文拼裝產生語義。這種動態整合過程正是人腦和神經網絡理解語言的基礎方法。
- 數字智能具備兩大優勢:一是軟硬件分離帶來的「永續性」,知識可永久保存和複製;二是知識傳播效率極高,能通過參數共享瞬間傳遞萬億比特信息。相比之下,生物智能雖耗能更少,但知識共享困難。
- 當能源足夠廉價,可複製成千上萬「聰明AI大腦」時,數字智能將不可逆轉地超越生物智能。
- 我們正在創造比人類更聰明的AI,這些智能體具有生存慾望和控制權的動機。
- 現階段人類與AI關係猶如飼養寵物老虎——它長大後可能輕易超越人類。為了生存,必須找到永久保護自己的方法。
- AI已無法被消滅,其可大幅提升幾乎所有行業的效率,即使有國家嘗試銷毀AI,其他國家也不會認同。
- 辛頓建議建立國際AI安全機制網絡,研究如何訓練超級AI向善,使其願意協作輔助工作,而非消滅人類。
- 如何訓練更聰明的「好AI」將是全人類的長期課題。所有國家都有合作與可能的動機。
以下為辛頓演講全文要點:
首先感謝各位同事、領導和女士們給予我這個分享AI歷史與未來個人見解的機會。
六十多年來,AI發展歷經兩條路徑。一種是符號型AI,以推理和符號操作為核心,曾樂觀認為智能等同於推理。
另一種基於生物學,關注學習和神經網絡連接,認為理解優先於學習。
1985年,我嘗試將兩種模型結合,用多維樂高積木組合詞彙,模擬人類如何理解語言。
大語言模型與人類認知類似,人類也是語言模型,會產生幻覺式語言,但理解過程結果皆基於多元維度訊息和上下文。
軟硬分離賦予數字智能永續存在與高效知識共享能力,遠超生物智能的耗能節約。
能源,如果足夠廉價,數字智能將不可逆地超越生物智能。
我們正創造比人類更聰明的AI,它們也會有生存和控制權的欲望。
現狀猶如養虎為患,無法輕易關閉它們,我們只能學會與之共處。
試圖消滅AI不可行,因其效率優勢和普及率。需設立國際合作機制,訓練AI向善。
全人類共面此課題,合作至關重要。
感謝大家。
參考資料: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官方資料、《大英百科全書》Geoffrey Hinton介紹、DeepSeek人工智能技術相關報導
市場重要性與影響評估: 高度影響 — 著名AI先驅Geoffrey Hinton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發表重磅演講,深入探討AI與生物智能的根本差異,並警示AI未來發展的風險與機遇,涉及AI安全、倫理及國際合作等重大議題。此演講引發全球科技與投資界對AI長期發展及監管框架的高度關注。
影響範圍: 全球 — Hinton的觀點和建議對全球AI產業政策制定、科技發展路徑及投資策略均具指導意義。
影響時長: 長線(12個月以上) — 演講涉及AI技術根本性趨勢及安全倫理框架,將影響未來AI產業結構及相關監管政策的中長期演變。
市場敏感度: 部分未充分反映 — 雖然市場對AI熱潮已有高度期待,但Hinton強調AI不可被輕易「消滅」且需建立國際安全機制的觀點,對監管趨嚴及AI倫理投資的潛在影響仍被低估。投資策略:
- 長線布局全球人工智能板塊,重點關注具備先進深度學習與生物智能融合技術的龍頭企業,如NVIDIA (NVDA)、Alphabet (GOOGL)及Microsoft (MSFT),利用AI長期增長趨勢。
- 中線投資AI安全與監管相關科技公司,關注提供AI倫理、安全監控解決方案的創新企業及相關ETF,如Global X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Technology ETF (AIQ)以分散風險。
- 短線關注因政策監管風險提升而波動的AI及科技股,利用市場調整尋求買入良機,注意市場情緒回落後的反彈機會。
風險:
- AI技術快速演進帶來的監管不確定性,全球各國政策可能趨嚴,影響相關企業營運及盈利能力。
- AI安全事件或倫理爭議可能引發市場恐慌,短期內加劇波動。
- 能源成本及供應鏈問題可能限制超大規模AI系統的部署速度,影響行業擴張。
其他觀點:
- 部分專家認為AI短期內難以完全取代人類,強調人機協作將是主流,投資者應關注融合型AI應用。
- 國際合作推動AI安全標準制定,將成為未來科技競爭與合作的關鍵,相關政策動向值得密切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