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動力煤期貨連續五個交易日跌停,主力合約累計下跌約7.76%,與焦炭期貨同步下跌。此次大幅波動主要源於「反內卷」政策預期引發的市場資金大規模撤出,交易所也因此加強風險提示與交易限倉措施以穩定市場情緒。
7月25日,國內主要商品期貨全線下跌,其中動力煤主力合約跌幅達7.76%,焦炭跌幅3.2%,純鹼跌幅6.29%,玻璃跌幅6.18%。其他品種如熱卷、燃油與鐵礦石亦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挫,而棉花夜盤小幅收漲0.03%。
今年7月21日以來,動力煤期貨連續表現低迷,主力合約價格由709元/噸跌至1259元/噸年內新高後回落,累計跌幅約77.57%。引發市場爆發行情的是7月22日當天國家能源局發布的煤礦生產核查通知,要求對超公告產能煤礦實施停產整改。
連跌前,煤炭主力合約已連續五個交易日跌停。7月25日收盤,主力合約報1259元/噸,本月以來累計跌幅達49%,形成明顯反彈的低位震盪。
交易所公告限倉後,期貨夜盤交易量明顯下降,當日總成交量較前週四下降約170,000手,降幅超過20%。自7月29日起,對煤炭期貨實施限倉規定,非期貨公司人員或客戶於主力合約每日開倉量不得超過500手。同時,廣州期貨所規定非期貨公司人員或客戶於硅酸鋁期貨LC2509合約每日開倉量不得超過3000手。
隨著限倉措施落地,煤炭及焦炭期貨成交量均滑落兩位數。煤炭期貨7月25日總成交量較7月24日下降近91,200手,降幅超過22.3%;焦炭期貨成交量下跌69,000手,跌幅近28.8%。
交易所及期貨公司一週內多次發佈風險提示函,要求會員單位強化風險防範工作,提醒投資者理性參與市場交易。多項風控參數也被調整,包括跌停停板幅度、交易保證金標準、手續費標準及交易限額等。隨著監管介入,期貨市場過度波動風險顯現,市場情緒趨於謹慎,迎來考驗。
政策預期引爆煤炭「反內卷」熱潮
此次動力煤期貨暴跌源於「反內卷」政策預期的集中釋放。7月1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要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推動後產能有序退出,紡織、建材、鋼鐵等行業率先發動「反內卷」交易。
真正引爆煤炭價格暴跌的是國家能源局統一發布的煤礦生產核查通知。該通知要求對重點產煤省份進行核查,規定超公告產能煤礦停產整治,並要求降低煤炭生產強度。
浙商期貨煤炭團隊首席分析師陳凱航表示,政策發布後,市場信心加強,情緒激增,資金迅速湧入煤炭市場。動力煤累計凈流入資金達142.89億元,7月1日以來增幅超過51.85億元,主力合約成交量激增至288.3萬手。
從基本面來看,山西等省份因環保及安監因素減產尚未完全恢復,供應端持續收緊;而需求端過剩的庫存補充、期現套利及貿易商囤貨行為形成價格的上下波動,形成正反饋循環。
行業深陷「內卷」困局
煤炭行業確實存在「反內卷」的必然性。2024年以來,煤炭現貨價格持續下跌,5月企業虧損幅度升至近54%。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能源企業盈利普遍承壓,對煤炭價格的承受能力有限。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黨委委員張宏表示,由於多年產能快速增長,供給大於需求形勢突出,前五個月行業利潤總額下降超過1264億元,同比下降50.6%,企業虧損面擴大至53.6%。
過度炒作風險顯現
面對市場異常波動,7月23日,主要商品交易所向會員單位下發風險提示函,要求關注市場動態,引導理性合規交易。
國泰君安期貨分析師劉曦武指出,近期煤炭價格波動更多源於情緒干擾,主要煤炭生產省份產量超產相對較少,僅新疆6月原煤產量出現超產情況。期貨市場連續拉跌後,呈現階段性過熱特徵,政策與消息面對市場的影響尤為明顯。
期貨公司認為,短期內動力煤價格將維持震盪偏強,但中長期走勢取決於供需格局變化及政策穩產措施。上海財經大學教授陳欽強強調,政策目標是避免煤價大跌大漲,煤炭企業恢復合理盈利後,將促使行業規範發展,避免過度增長導致企業成本上升。
南華期貨指出,煤焦鋼等基礎原材料價格暴漲不利於終端製造業穩定發展,需謹慎評估下游對漲價原料的接受能力。針對監管措施落地,市場將重新評估「反內卷」政策的實際影響與持續性。
後市關注政策節奏與供需變化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短期內煤炭焦炭價格仍將維持震盪偏強態勢,但中期核心矛盾仍在供需兩端變化與政策落實。
天津期貨高級分析師張源表示,短期市場情緒偏強但庫存預期仍存,煤炭期貨將維持震盪偏強,但中期核心矛盾仍是供需端變化,需要持續關注國內原料復產進度及進口恢復情況。
上海財經大學陳欽強教授強調,政策目標是避免煤價過度波動,推動行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煤炭企業恢復合理盈利後,監管將適時放寬,避免過度負擔企業成本。
南華期貨指出,煤焦鋼等基礎原材料價格暴漲不利於終端製造業穩定發展,需謹慎評估下游對漲價原料的接受能力。市場將持續關注「反內卷」政策落實效果及產能調整節奏。
參考資料:新浪財經報道、國家能源局公告、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分析報告、彭博新能源數據
市場重要性與影響評估: 高影響 — 政策預期引發動力煤期貨價格劇烈波動,並伴隨交易所限倉措施加強風險管理,對煤炭及相關能源市場構成重大衝擊。
影響範圍: 地區性(中國內地為主,對亞太能源市場有顯著影響)
影響時長: 中線(3-12個月),因政策執行與供需調整需時間消化,長線(12個月以上)存在結構性調整可能。
市場敏感度: 目前市場對「反內卷」政策引發的煤炭產能核查及限產措施反應激烈,短期內價格波動劇烈,屬於市場尚未完全消化的風險事件。投資策略:
- 短線(0-3個月):謹慎觀望動力煤及焦煤期貨(如鄭州商品交易所動力煤期貨,代碼ZC),避免高槓桿操作,關注政策消息及限倉措施變化。
- 中線(3-12個月):關注中國煤炭產業鏈相關龍頭企業,如中國神華(601088.SH)、兗州煤業(600188.SH),因政策調整帶來供應收緊,相關企業盈利有望改善。
- 長線(12個月以上):考慮能源轉型背景下煤炭行業結構性調整,布局新能源及清潔能源ETF(如中概新能源ETF 159995.SZ)以分散風險,兼顧煤炭企業合理估值回歸。
風險:
- 政策執行力度及時間節奏存在不確定性,可能導致市場過度反應或延遲反應。
- 煤炭供應端恢復速度及庫存變化影響價格波動,若供應過度收緊可能引發能源價格全面上漲風險。
- 全球經濟及能源需求變化,尤其是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可能抑制煤炭需求回升。
其他觀點:
- 部分分析師認為短期內煤炭價格劇烈波動主要由情緒及政策不確定性驅動,建議投資者關注基本面回歸後的價格趨勢。
- 新能源行業長期利好不變,煤炭行業結構性調整將推動行業優勝劣汰,資本配置需兼顧風險控制與收益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