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股市場沉浸於創新高的狂歡中,華爾街各大機構不約而同拉響警報:目前市場投機行為激增,槓桿水平飆升,泡沫風險持續累積。
本週五,高盛策略師警告,美股中高風險活動激增,槓桿水平已升至歷史最高點,僅次於2000年互聯網泡沫及2021年散戶抱團股瘋狂時期。
德意志銀行指出市場上借貸炒股的規模已過熱,6月份保證金融資總額首度突破1萬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美銀Hartnett也重申泡沫風險,上指出寬鬆貨幣政策及金融監管放鬆正推高泡沫化進程,他表示:「散戶規模越大,流動性越大,波動性越大,泡沫也越大。」
此外,摩根大通和瑞銀策略師亦同步警告,市場過度樂觀的交易風險過高。下週焦點將集中於美聯儲政策會議,以尋找降息路徑的蛛絲馬跡。
高盛:投機熱度達歷史巔峰
高盛由Ben Snider領導的策略團隊指出,投機交易正為市場空頭補充燃料。槓桿交易指標顯示,與1998年至2001年及2020年至2021年相比,當前槓桿水平已屬歷史最高。
其中,空頭持倉相較流通股佔比已超過60%,此項活動雖暗示市場近期期望大幅調整,但同時也增加了最終反轉的風險。
這一指標上升反映近期無利可圖股、低價股及高估值股票交易量佔比的提升,最活躍的交易股票涵蓋”七大巨頭”中大部分公司,以及涉及數字資產和量子計算的企業。
德銀:借貸炒股規模逼近危險水位
德銀由Steve Caprio領導的信貸策略團隊警告,紐交所投資者借貸買股的保證金融資水平已經開始”過熱”,此態勢或使信貸市場結構脆弱。
數據顯示,6月券商向客戶放貸已超過1萬億美元,為歷史首次突破此門檻。截止6月30日,紐交所保證金融資額暴增18.5%,為自1999年底至2007年中期以來投資者槓桿購股最快速度。
Caprio表示,保證金融資達到”白熱化”水平,最終可能損害信貸表現。當前保證金融資增長速度預示未來12個月美國高收益信貸利差可能擴大至80至120個基點。
德銀策略師認為,除非出現意外的關稅削減或美聯儲採取較鴿派立場,否則市場狂熱可能難以持續。
美銀:寬鬆政策正加劇更大泡沫
美銀Michael Hartnett策略團隊認為,隨著貨幣政策放鬆和金融監管寬鬆,股市泡沫風險正在上升。全球政策利率已從一年前的4.8%降至4.4%,預計未來12個月將進一步降至3.9%。
同時,政策制定者正審視監管改革以提升美國散戶投資者比例。Hartnett在報告中指出:「更多散戶、更多流動性、更多波動性、更大泡沫。」
該策略師此前準確預測其他地區股市今年將跑贏美股,並於12月警告股市在2024年強勢反彈後開始明顯泡沫化。
他於6月表示,基於預期的降息,股市最終有可能陷入泡沫。儘管美股經濟穩健及企業盈餘樂觀情緒推動創新高,但基準標普500指數今年仍落後於國際同行。
參考資料:華爾街機構策略報告,高盛、德意志銀行、美國銀行發布數據及相關分析報告
市場重要性與影響評估: 高影響 — 報告揭示美股市場融資規模創歷史新高,且多個權威機構警示市場泡沫風險加劇,涉及宏觀貨幣政策寬鬆與監管放鬆,對資本市場結構及投資者行為有深遠影響。
影響範圍: 全球 — 主要影響美國股市,但由於美股在全球資金流動中的核心地位,亦牽動全球資本市場情緒與資產配置。
影響時長: 中線至長線(3-12個月及12個月以上) — 短期內市場波動加劇,中長期視貨幣政策走向及監管調整而定,泡沫風險可能持續存在。
市場敏感度: 部分未充分反映 — 雖有市場參與者意識到融資水準高企與泡沫風險,整體市場仍處於高估值及活躍交易狀態,部分風險尚未完全被市場價格消化。投資策略:
- 短線 (0-3個月):謹慎關注美聯儲即將召開的政策會議,密切留意利率政策走向及市場反應,建議減少高槓桿和高估值成長股暴露,適度增加避險資產如美國國債(如iShares 7-10 Year Treasury ETF, Ticker: IEF)及黃金ETF(如SPDR Gold Shares, Ticker: GLD)。
- 中線 (3-12個月):考慮布局價值股及國際市場ETF(如MSCI EAFE ETF, Ticker: EFA),利用市場結構性調整期的估值修正機會,並關注人工智能及數據科技相關企業(如納斯達克100指數ETF, Ticker: QQQ)中基本面穩健且估值合理的標的。
- 長線 (12個月以上):基於Goldman Sachs策略團隊預測人工智能將推動企業利潤長期增長,建議持續配置科技創新相關股票,同時分散投資於全球多元資產組合以分散系統性風險,保持流動性以應對市場波動。
風險:
- 貨幣政策不確定性:若美聯儲加息或縮表力度超預期,可能加速市場調整並加劇流動性風險。
- 監管政策變動:美國及全球監管環境若趨嚴,可能抑制散戶參與及槓桿交易,影響市場活躍度及估值水平。
- 市場情緒反轉風險:高槓桿及高估值環境下,任何負面消息均可能引發快速調整,帶來短期劇烈波動。
其他觀點:
- 部分分析師認為,儘管存在泡沫風險,但科技創新與人工智能帶來的生產力提升將為市場提供長期支撐,泡沫風險可視為結構性成長階段的正常現象。
- 亦有觀點指出,散戶投資者比例上升可能導致市場波動加劇,投資者應提高風險管理意識,避免盲目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