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C推行長期策略穩定油價 市場預期先漲後跌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及其盟友(統稱OPEC+)正在執行一項旨在奪回市場份額的長期策略。儘管該組織正逐步退出減產協議,外部無法直接控制的因素卻在支持油價維持非凡堅挺的水準。

市場分析指出,當前局勢的核心在於地緣政治風險強烈、需求穩健以及非OPEC國家供應成長的壓力,這些因素共同對OPEC+增產形成下行制約。目前市場對強勁需求的預期已超越對OPEC+八月增產計劃的擔憂。

實際情況是,當OPEC+宣布其供應增幅超出預期,油價仍不見跌落。原因不僅是部分成員國增產速度不及預期,更反映市場對美國經濟談判及地緣政治風險的持續看好。這些外部順風因素為OPEC推行長期策略提供了有利條件。

漫長而溫和的市場份額爭奪戰

分析師普遍認為,OPEC此次行為的主要目標是奪回市場份額。經歷多年減產並讓部分市場份額流失後,OPEC主要產油國正尋求收復失地。

美國銀行大宗商品研究主管Francisco Blanch認為,這是一場「漫長而溫和」的價格戰。他指出,這場戰爭的核心目標之一是針對美國頁岩油產業。儘管頁岩油近年增強了供應彈性,但相對較高的生產成本使其在油價下跌時表現脆弱。

除了爭奪市場份額外,OPEC策略轉變也與內部凝聚力相關。根據Kpler分析師Amena Bakr,因減產協議執行參差不齊,成員國需明確、一致的逐步恢復產量計劃,以避免「各自為戰」現象,確保供應穩定。

地緣政治東風助推油價 非OPEC供應增長受限

目前的地緣政治環境對OPEC策略形成有力支撐。隨著美伊談判可能升級的疑慮浮現,油價應聲上揚。此前,伊朗國防部長強調,如無法達成協議,將打擊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基地。

同時,美國國會對俄羅斯能源產業新的制裁措施也構成油價上漲的推力。另一方面,國際大型石油企業近年在新油田勘探方面成效有限。非頁岩油的新發現平均每年約為25億桶,遠低於2017年前的年均水平。

儘管市場普遍認為石油需求即將見頂,但OPEC持續展現樂觀態度。OPEC秘書長Haitham al Ghais上月表示:「石油需求巔峰尚未顯現於地平線上。」並補充,隨著全球人口增加,需求將持續增長,OPEC隨時準備提供所需供應。

國際能源署(IEA)對石油需求持悲觀看法,並強調電動車銷量成長對油價的抑制作用。然而,美國電動車銷售面臨嚴峻挑戰,而歐洲需求增長則依賴政策支持,因此即使需求達頂峰,短期內油價仍可能維持高位。

參考資料:Markets.com、搜狐財經、經濟日報、國際能源署(IEA)報告、Kpler分析報告

市場重要性與影響評估: 高影響 — OPEC+持續執行長期策略以穩定油價,並逐步調整產量配額,對全球能源市場及油價走勢具顯著影響。
影響範圍: 全球 — 涉及主要產油國及全球石油需求,影響亞洲、歐美等主要經濟體的能源市場。
影響時長: 中長期 — 3-12個月至12個月以上,因OPEC+計劃從2024年底至2026年逐步調整產量,屬結構性市場趨勢。
市場敏感度: 部分已反映於價格,但市場對OPEC+延長減產及美國經濟與地緣政治風險的影響仍有低估。

投資策略:

  • 短線(0-3個月):關注油價因地緣政治風險及減產預期波動,建議逢低布局能源類股如美國能源ETF(XLE)及主要產油公司如沙特阿美(2222.HK)、埃克森美孚(XOM)以捕捉波動機會。
  • 中線(3-12個月):隨著OPEC+逐步放寬減產政策,油價可能承壓,建議關注美國頁岩油生產商如EOG Resources(EOG)及加拿大油砂企業,利用油價回落調整產量帶來的成本優勢。
  • 長線(12個月以上):鑒於全球能源轉型與電動車銷售增長抑制油價需求,建議逐步配置新能源及電動車相關ETF(如Global X Lithium & Battery Tech ETF – LIT),同時保留優質油企以受益油價周期性反彈。

風險:

  • 全球經濟放緩或衰退可能進一步抑制石油需求,導致油價跌破預期支撐水平。
  • 地緣政治突發事件(如中東衝突升級)可能引發油價劇烈波動,影響市場情緒。
  • 美國及歐洲新能源政策加速推進,可能加快傳統能源需求結構性下降。

其他觀點:

  • 部分分析師如Bank of America的Francisco Blanch認為油價短期內仍具支撐,但中長期供應增加與需求疲軟將帶來壓力,油價難以持續高位。
  • 市場普遍認為OPEC+延長減產是為了維持價格穩定及市場份額,但若需求無法回升,未來仍可能面臨調整壓力。
風險提示及免責聲明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任何個人投資建議,亦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情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