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日期權成新寵 華爾街三大機構達共識:散戶正主導美股市場

摩根大通、巴克萊和嘉信理財三大華爾街機構不約而同得出相同結論:散戶投資者正在主導目前美股市場走勢。

巴克萊策略師透過其專有的股票狂熱指數發現,現時處於“狂歡區間”的股票比例正升至年度最高水平。該指數從期權市場數據中提取,更能反映散戶投資者大量使用零日期權等激進衍生產品的實際情況。

嘉信理財首席投資策略師Liz Ann Sonders指出,自4月9日收盤低點以來,反映最佳股票集中的無盈利科技股及被做空股票上升,顯示散戶投資者力量強勁。散戶已迫使機構投資者重新調整倉位配置,但機構尚未採取激進的風險偏好策略。

摩根大通分析師認為,散戶投資者與企業回購共同成為市場的主要支持力量。儘管稅收等經濟政策存在高度不確定性,但實際經濟數據——尤其是GDP和通脹的波動性正逐步減弱,有助於限制市場波動率。

期權市場顯示散戶主導跡象

巴克萊團隊開發的股票狂熱指標顯示,當前市場情緒接近今年內峰值。該指數衡量“狂歡區間”股票的比例,數據來源於期權市場,能更準確反映散戶投資者廣泛使用零日期權及其他激進衍生工具的市場現狀。

策略師們表示,個股價格齊升的同時波動率也在增加,這是一種典型的“追漲行為”。這一現象與傳統機構投資策略形成鮮明對比,後者一般更注重風險管理和長期價值投資。

零日期權期權的流通程度反映散戶投資者風險偏好的顯著變化,該產品允許投資者以相對較低資金槓桿獲取較高回報。

散戶促使機構重新定位

嘉信理財的Sonders於其播客《Excess Returns》中詳細分析當前市場格局。她表示,自4月引入相關稅收政策後,市場呈現出兩大類股票集中度:無盈利科技股和遭受大量做空的股票。

這種選股模式與機構投資者傳統策略截然不同,更能體現散戶投資者的投資偏好與行為特徵。散戶的積極參與已促使機構投資者調整其投資組合配置。

然而,Sonders強調,機構投資者尚未因此轉向“激進的風險偏好倉位”,這或是她認為“痛苦交易可能仍有上升空間”的原因。這種相對謹慎的機構態度與散戶的積極參與形成有趣對比。

波動率下跌推動資金流入

摩根大通分析師團隊由Nikolaos Panigirtzoglou領導,強調散戶投資者與企業回購計劃共同成為市場重要支柱。儘管稅收及其他經濟政策領域存在顯著不確定性,但實際經濟數據的波動性正持續下降。

GDP和通脹數據的穩定性有助於降低整體市場波動率,進而吸引更多來自波動率控制基金的資金流入股市。

根據巴克萊數據,調整資產配置以降低市場波動率的基金,目標將有望從年初最低的20%大幅提升至45%。策略師預計,在“溫和情境”下,這些基金的股票配置比例甚至可能進一步上升至70%。

不過,這些基金可能根據8月1日關稅截止日以及企業財報表現,調整盈利水準。

風險提示及免責聲明
市場存在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亦未考慮個別用戶特定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用戶應審慎考慮本文中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情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參考資料:摩根大通報告、巴克萊數據、嘉信理財市場分析、CME期權市場數據、香港交易所資料

市場重要性與影響評估: 高影響 — 散戶投資者大量參與美股市場,期權市場活躍度創新高,企業回購規模創歷史新高,反映市場結構與資金流動的重大變化。
影響範圍: 全球 — 以美國市場為核心,影響全球資本市場資金流動和投資情緒。
影響時長: 中長期 — 3至12個月至12個月以上,因散戶參與度提升及企業回購持續推動市場趨勢。
市場敏感度: 部分已反映於價格,但散戶投資者的積極參與及期權市場的高活躍度仍被市場低估。

投資策略:

  • 短線:關注期權市場活躍標的,如標普500指數期權(SPX)、波動率指數(VIX)相關期權,利用波動率交易策略捕捉短期機會。
  • 中線:配置科技股ETF(如XLK)、大型科技龍頭如蘋果(AAPL)、微軟(MSFT)、谷歌母公司Alphabet(GOOGL)及NVIDIA(NVDA),受惠散戶資金流入及強勁企業回購支撐。
  • 長線:投資於受益於企業回購及穩定現金流的藍籌股及金融板塊,關注市場波動率下降帶來的資金流入,並留意稅改政策對企業盈利及估值的中長期影響。

風險:

  • 市場波動性風險:期權市場高活躍度可能引發短期劇烈波動,散戶過度樂觀可能導致突發性回調。
  • 政策不確定性:美國稅收政策及貿易政策變動可能影響企業盈利和市場情緒。
  • 經濟基本面風險:GDP增長放緩及通脹波動可能限制市場上行空間。

其他觀點:

  • 部分分析師認為散戶主導的市場階段短期內易受情緒驅動,建議謹慎控制風險。
  • 企業回購雖提升每股收益,但長期依賴回購可能掩蓋盈利增長放緩的結構性問題。
  • 科技股估值偏高,需警惕估值調整風險,但技術創新仍是長線增長動力。
風險提示及免責聲明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任何個人投資建議,亦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情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