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區7月PMI升至51 創近一年新高 德國製造業復甦 法國因政治因素持續萎縮

儘管面臨與美國緊張的貿易摩擦,歐元區7月經濟仍展現韌性,私營部門活動以近一年來最快速度擴張。

根據標普全球週四公布數據,歐元區7月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從6月的50.6升至51,超出分析師預期的50.7,進一步站穩榮枯線50以上。此增長主要得益於持續三年的製造業衰退接近尾聲,同時服務業意外加速成長。

同時,德國私營部門活動連續第五個月保持擴張,主要得益於製造業出現復甦跡象及服務業的企穩;法國私營部門活動連續11個月萎縮,受國內政治不確定性影響。

歐元區7月PMI超預期擴張,經濟韌性顯現

最新數據顯示:

  • 綜合PMI指數由6月的50.6升至51.0,創11個月新高。
  • 服務業PMI商業活動指數升至51.2(6月為50.5),為6個月最高。
  • 製造業PMI整體指數上升至49.8(6月為49.5),為36個月來的高點。

具體而言,歐元區7月新訂單在連續13個月萎縮後趨於穩定,服務業新業務增長,但製造業新訂單再度下滑,出口訂單持續走低。就業方面,歐元區企業連續第五個月增加員工,主因服務業招聘力強,儘管德國和法國員工數量仍在下降。工作量壓力持續減少,但速度放緩。

物價方面,投資成本通膨放緩至九個月低點,製造業成本持續下跌。產出價格在6月穩定,德國銷售價格通膨放緩,但法國和其他歐元區地區加速上漲。庫存和供應鏈方面,製造業採購活動降幅收斂,庫存減少速度放緩。供應商交貨時間連續第二個月延長,為2022年11月以來最長。

展望未來,儘管7月商業信心略有下滑,德國和歐元區其他地區的樂觀情緒加強,法國則有所回落。

漢堡商業銀行經濟學家Cyrus de la Rubia表示:“歐元區經濟似乎正在逐步恢復動力。”他指出,德國工廠在關鍵領域推動製造業PMI創2022年7月以來最高水平,顯示已接近擺脫萎縮區間。

“然而,要使整個歐洲製造業實現穩固增長,法國工業也必須重新站穩腳跟。”

歐洲央行於6月的預測中也針對不同關稅形勢進行了推演。根據基準情景(假設美國關稅維持10%,且歐盟未調整復徵),經濟增長將在未來數年加速。但在嚴峻情景(關稅提升至20%,且歐盟復徵)下,增長明顯放緩,通膨也將長期低於目標水平。

就通膨而言,de la Rubia認為服務業通膨趨緩對歐洲央行來說是“好消息”,但同時警告:“強硬的歐元和美國關稅或會在未來幾個月對通膨施加向下壓力,而非上行壓力。”

歐元兌美元小跌至1.174美元。

德國7月製造業復甦,服務業企穩向好

最新數據顯示,儘管整體增速放緩,德國私營部門活動連續第五個月保持擴張,主因製造業出現復甦跡象及服務業穩中有升。

  • 德國7月PMI初值從6月的50.4降至50.3,略低於預測的50.7,仍守穩榮枯線。
  • 製造業PMI雖處於49.2的收縮區間,但升至三年來最高,產出連續五個月擴張。
  • 服務業PMI由6月的49.7升至50.1,為四個月高點。

更重要的是,出口訂單持續增長助推製造業產出提升,服務業已不再是經濟拖累因素。數據顯示,7月服務業新業務迎來近一年來首次增長。Cyrus de la Rubia表示:

“前景正好轉,與實際工資上漲和財政政策支持符合預期。”

另一方面,德國國內政策預期為市場注入樂觀情緒。總理舒爾茨規劃未來數年投入數千億歐元用於國防和基建,緩解美德貿易關係惡化的擔憂。

法國經濟承壓,政治局勢拖累復甦

與德國的溫和擴張相比,歐元區第二大經濟體法國經濟活動依然萎縮。

數據顯示,受國內政治不確定性拖累,法國7月私營部門活動連續11個月萎縮,綜合PMI從49.2升至49.6,雖有改善但仍低於50榮枯線。商業信心明顯惡化,降至去年11月以來最低點。

漢堡商業銀行經濟學家Jonas Feldhusen表示:

“儘管自年初以來勢頭持續上升,但指數仍低於關鍵的50點門檻。”

Feldhusen補充,法國在經濟和政治方面面臨重大壓力,預計今年GDP增長率難以超過1%。目前,總理貝魯正努力控制歐元區最大預算缺口,但最新緊縮方案激怒反對派,預示未來政治動盪不斷。

分析認為,如果緊縮措施到位,將降低許多家庭可支配收入,對國內需求,特別是服務業造成明顯下行風險。

(風險提示及免責聲明略)

整體來看,歐元區7月PMI表明經濟正逐步恢復動力,德國製造業復甦及服務業改善推升經濟穩健發展;法國經濟則因政治因素持續承壓,短期復甦步伐放緩。

參考資料:標普全球PMI報告、漢堡商業銀行經濟分析、歐洲央行發表資料、Trading Economics數據、Mitrade匯總報告

市場重要性與影響評估: 高影響 — 歐元區7月PMI數據創近一年新高,德國製造業復甦,法國因政治因素持續經濟遲滯,反映歐洲經濟呈現明顯分化,具備宏觀經濟與產業層面重要影響。
影響範圍: 區域(歐洲及全球市場間接影響)
影響時長: 中線(3-12個月)及長線(12個月以上,結構性經濟趨勢)
市場敏感度: 事件部分已被市場預期,但德國製造業復甦強度及法國政治不確定性帶來的經濟壓力仍被低估,存在調整空間。

投資策略:

  • 短線(0-3個月):建議關注歐元區製造業及服務業相關ETF如iShares MSCI Eurozone ETF (EZU),利用歐元區經濟復甦帶來的市場情緒提升。
  • 中線(3-12個月):聚焦德國製造業復甦,考慮投資德國大型工業龍頭如Siemens AG (Ticker: SIE.DE)、Volkswagen AG (VOW3.DE)及服務業領域穩健成長股,受惠於新訂單及就業回升。
  • 長線(12個月以上):警惕法國政治不確定性延續對經濟成長的拖累,適度減配法國高風險資產,並加碼歐元區基礎建設及防禦性產業ETF,如iShares Euro Stoxx 50 ETF (EUN2.DE)中的公用事業與基建類股。

風險:

  • 法國政治不確定性可能延續,造成內需及私營部門活動疲弱,拖累歐元區整體增長。
  • 全球宏觀經濟風險,包括美國關稅政策及貨幣政策走向,可能對歐元區出口及製造業復甦造成壓力。
  • 供應鏈瓶頸及原材料價格波動,可能影響製造業成本與利潤空間。

其他觀點:

  • 部分分析師認為歐元區經濟復甦仍脆弱,需持續關注通脹與貨幣政策調整的影響,特別是歐洲央行可能的緊縮措施。
  • 亦有觀點指出,德國製造業的復甦受益於大型運輸設備訂單激增,但該訂單集中度高,後續持續性存疑。
風險提示及免責聲明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任何個人投資建議,亦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情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