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印貿易協議詳情揭曉:新增至1500億美元美國商品市場准入 印度關鍵礦產出口放寬

美國與印度達成貿易協議兩週後,美國政府透露更多協議細節。

根據新華社報導,當地時間7月15日週二,特朗普在社交媒體平台「真實社交」發布聲明稱,美國將對所有進口的印度西亞商品徵收19%的關稅,而美國輸印出口將享受免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待遇。7月22日美東時間週二,特朗普再次表示,協議內容包括印度將向美國提供關鍵礦產,購買波音公司的飛機及美國農產品。他指出:

「印度將對美國工業、科技產品和農產品開放市場,取消99%的關稅壁壘。」

換句話說,印度將免除絕大多數來自美國的商品關稅,美國則對印度輸入商品徵收19%的關稅。

媒體援引特朗普政府高官稱,印度將取消所有針對美國商品的非關稅貿易措施,並放棄對可能打擊美國科技公司的數據徵稅舉措。特朗普政府預計,印度放寬貿易壁壘將新增至約15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市場准入。

同時,本週二,白宮公布了美印互惠貿易協議框架的聯合聲明(下稱「聯合聲明」),聲明強調目前達成的只是初步協議,因為雙方提到未來幾周將展開談判並最終敲定協議,然後準備簽署並在協議生效前完成各自國內的正式程序。

印度對美產產品取消99%關稅 壓倒性接納美機動車安全標準 取消關鍵礦產出口限制

根據聯合聲明,印度將對美國工業產品以及食品和農產品取消高達99%的關稅壁壘。

一位特朗普政府高官在記者會上指出,印度將取消對超過99%貿易額商品的所有關稅,並即刻放棄對互聯網數據徵稅規劃,支持延長世界貿易組織(WTO)對電子商務關稅的長期禁令。

該官員還提到,一家美國汽車製造商的利好:印度同意接納美國「聯邦機動車安全標準」(FMVSS)。這意味著印度允許符合該標準生產的美國汽車進口,對於人口達2.8億的印度市場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印度將取消包括對關鍵礦產在內的國內工業產品出口限制。上述高官稱,印度將免除擁有本地含量要求的產品使用包括上述礦產在內的限制。

對於美國出口的食品和農產品,印度將免除所有進口許可制度,以確保所有適用的美國植物檢疫標準之永久性排他性,取消最近實施的裝運前檢驗和認證要求,並承認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頒發的醫療器械及食品證書。

聯合聲明還指出,印度努力消除貿易壁壘的措施包括:

取消對美國再製產品或零部件的進口限制和許可要求;取消對美國商品的裝運前檢驗或認證要求;承認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對醫療器械和食品的證書及上市許可;免除對未有具體規定的美國化妝品、醫療器械和其他成品的要求。

高官:轉運商品關稅率將達40%

與特朗普上週說法一致,本週二白宮的聯合聲明稱,美國對印度商品的雙邊關稅稅率將設為19%,低於7月7日特朗普公布的32%。

該政府高官指出,雖然19%的關稅高於特朗普任內的水平,但低於此前維奧的32%。對於轉運貨物,即通過中介點到達最終目的地的商品,將面臨約40%的關稅。特朗普政府將此視為打擊通過第三國規避關稅的重要措施。

該官員表示:「整體而言,這是一項非常好的協議,因為它是一項平衡的協議,將促進美國與印度之間更公平和互惠的貿易。」

目前白宮公布的聯合聲明並未透露如何處理轉運商品的細節,這類商品亦包括在印度進行最低限度加工程度並使用非市場經濟原料的產品。高官表示,關於轉運商品的構成條款將在後續文件中披露。

據中央電視新聞,上週二特朗普曾透露,根據協議,若有任何商品從關稅較高的國家通過印度轉運,則該關稅將加徵到印度應支付的關稅額上。

根據美國官方數據,2024年美國向印度出口約102億美元商品,出口額較前一年增長約3.7%,同時從印度進口約281億美元商品,進口額增長約4.8%,全年美印貿易逆差約179億美元,較此前擴大約5.4%。

訂購32億美元美國飛機及農產品 商業合作促進

除了降低關稅及非關稅貿易壁壘,白宮聯合聲明還提及涉及數字貿易、服務及投資領域的合作,印度承諾為個人數據向美國轉移提供保障,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此外,美印企業達成一系列商業合作,內容包括:

  • 訂購價值32億美元的美國飛機,
  • 訂購價值45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採購,包括大豆、豆粕、小麥及葵花籽,
  • 訂購價值15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產品,包括液化天然氣(LNG)、原油和汽油。

這些合作與上週二特朗普公開的信息一致。據新華社稱,作為協議的一部分,印度承諾購買價值15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產品、45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以及50架波音飛機。

特朗普本週二在社交媒體表示:「這份協議對我們的汽車製造商、科技公司、工人、農民、牧場主和製造商來說,是一場大型勝利。」

據央視新聞,上週二特朗普指出,美國農場主、農民及漁民將首次進入印度市場。

參考資料:新華社報導、美國官方貿易數據、白宮聯合聲明、中央電視台新聞報導

市場重要性與影響評估: 高影響 — 美國與印度達成雙邊貿易協議,涉及關稅大幅調整及市場開放,將深刻影響雙邊貿易格局及相關產業。
影響範圍: 全球(涵蓋美國與印度兩大經濟體,影響全球供應鏈及相關行業)
影響時長: 中線至長線 — 此協議將在未來3-12個月內逐步落實,並對雙邊貿易及產業結構帶來長期影響。
市場敏感度: 部分已反映於市場,但協議細節尚未完全明朗,部分影響仍被低估,尤其是對特定行業的結構性利好與風險。
投資策略:

  • 短線(0-3個月):關注美印雙方談判進展與政策公告,靈活調整持倉,避免過度曝險於高關稅風險行業。
  • 中線(3-12個月):建議增持美國與印度相關受益行業,如印度出口導向的紡織、製造業及美國農業及能源設備供應商;相關ETF可考慮iShares MSCI India ETF(INDA)及VanEck Vectors Agribusiness ETF(MOO)。
  • 長線(12個月以上):看好印度作為全球製造與出口基地的地位提升,建議布局印度大型科技與製造企業(如Tata Motors、Infosys)及美國高科技與農業機械龍頭企業。

風險:

  • 協議談判未達成預期,導致雙方關稅政策反覆,增加市場不確定性。
  • 印度農業市場開放有限,可能影響美國農產品出口預期,雙方貿易摩擦風險依然存在。
  • 美國汽車及零部件高關稅可能壓縮印度相關出口企業利潤,影響產業鏈穩定。
  • 全球宏觀經濟及地緣政治變數可能干擾貿易協議落實及市場反應。

其他觀點:

  • 部分專家認為,該協議雖有利於雙邊貿易擴大,但農業及敏感產業保護措施仍將限制全面開放,短期內雙方均需平衡國內產業利益。
  • 印度積極推動製造業及出口多元化,該協議是其提升全球供應鏈地位的重要一步,但需觀察政策執行力度及美國市場接受度。
  • 美國方面,該協議有助於減少對中國供應鏈依賴,強化戰略合作,但亦需兼顧國內產業保護訴求。
風險提示及免責聲明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任何個人投資建議,亦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情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