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會預計「大而美」稅改法案將令政府赤字增3.4萬億美元

美國國會分析機構最新估算顯示,未來十年內,特朗普政府新推出的龐大減稅與支出方案——「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OBBBA)將使美國政府財政赤字增加約3.4萬億美元。

根據美國國會無黨派機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於7月21日公布的估算結果,「大而美」法案實施後至2034年,與現行法律框架相比,聯邦政府的收入將減少約1.45萬億美元,同期支出將增加約1.1萬億美元,導致聯邦赤字累計擴增約3.4萬億美元。

CBO同時警告,該法案可能導致數百萬美國人失去醫療保障,預計到2034年將約有1億美國人無醫療保險覆蓋。

值得注意的是,CBO最新赤字預估已超出此前該機構的中值預測,但尚未納入該法案潛在的動態效應,例如對經濟增長或長期利率可能產生的影響。

兩週前,即7月4日,特朗普總統簽署了他極力推動的「大而美」法案。隨後,《紐約時報》報道指出,CBO分析該法案後,估計未來十年美國赤字將增加3.3萬億美元。

依循中央電視台新聞報道,法案支持者中的共和黨派別主張,稅改計劃在十年內將削減稅收約4萬億美元,並同時削減支出至1.5萬億美元。外界經常提及的3.4萬億美元赤字增幅係出自CBO客觀估算。

中央電視台新聞指出,「大而美」法案引發聯邦援助減少、長期債務增加與稅收減免給予富人及大型企業等爭議。

7月3日國會通過的最終版本,規定聯邦債務上限提升至8.5萬億美元,該法案也永久化2017年特朗普任內推出的減稅措施,同時大幅縮減社會保障項目,其中醫療補助計劃(Medicaid)未來十年預計削減約1萬億美元。

美媒援引專家分析稱,「大而美」法案減少醫療保障及其它聯邦援助,將抵消部分輕微的減稅利益,最終受益者主要是富裕階層。CBO此前估算,此法案或使美國貧富差距擴大,令最貧困家庭每年平均損失約1,600美元,而最富裕家庭平均年收入則將增加逾1.2萬美元。

美國非營利智庫「稅收基金會」認為,該法案雖可透過優化稅制措施節省數千億美元,惟資金過度投入政治高層和額外條款,可能限制其對經濟的正面刺激,且需付出龐大財政成本。

本週一媒體報道,多數美國民眾可能因「大而美」法案失去醫療保障,與稅改引發的物價上漲對低收入家庭衝擊尤為嚴重。六月美國通脹數據亦反映部分稅改推升成本的跡象。經濟學家預計,今年夏季美國物價仍將持續上升,對低收入美國民眾的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因其必需品支出比例遠超其他收入群體。

參考資料: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報告、中央電視台新聞、《紐約時報》報道、美國通脹統計數據

市場重要性與影響評估: 高影響 — 美國財政政策重大變動,將導致聯邦政府赤字大幅增加,並引發醫療保障覆蓋率下降。
影響範圍: 全球 — 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其財政政策改變將影響全球市場及供應鏈。
影響時長: 中長期 — 3至12個月及12個月以上,因預計影響將持續至2034年。
市場敏感度: 部分已反映,但低估了經濟動態影響與社會政策變動的負面後果。

投資策略:

  • 短線 (0-3個月):關注美國債券市場波動,因債務上限提高及赤字擴大可能推升利率,建議減持長期美國國債ETF如TLT,並考慮短期債券ETF如SHY以降低利率風險。
  • 中線 (3-12個月):布局受益於財政刺激及稅改的美國大型科技股及消費類股,如蘋果(AAPL)、微軟(MSFT)、亞馬遜(AMZN),同時關注醫療保健行業中受政策限制影響較大的公司,避免持有依賴政府補助的醫療保險服務商。
  • 長線 (12+個月):隨著赤字增加及利率上升,優先配置通脹保護型資產如TIPS及大宗商品ETF(如GLD黃金ETF),同時考慮全球多元化股票基金以分散美國政策風險。

風險:

  • 赤字擴大可能導致美國長期利率進一步上升,增加企業融資成本,壓抑經濟成長。
  • 醫療保險覆蓋率下降,可能引發社會不穩定及消費信心下滑,影響消費相關行業表現。
  • 政策實施後的通脹壓力可能加劇低收入家庭生活成本,形成社會階層分化,影響市場情緒。
  • 政治不確定性高,特別是兩黨對法案支持存在爭議,未來可能面臨修正或取消風險。

其他觀點:

  • 部分專家認為法案通過後,短期內財政刺激將推動經濟增長與股市表現,但長期赤字與利息負擔將成為經濟隱憂。
  • 白宮及支持者強調法案將優化福利支出與稅收結構,有助於減少浪費並保護弱勢群體,但非政府組織與反對派質疑其對醫療保障的削減。
風險提示及免責聲明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任何個人投資建議,亦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情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