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調控政策有望進一步寬鬆帶動階段性估值修復,市場氛圍仍處典型景氣下行週期。今年5月樓市價格數據大幅走弱,面臨新一輪下行壓力。在政策強調“止跌回穩”背景下,2023年7月底中央政治局會議即將召開,樓市調控政策存在進一步寬鬆的預期,使得周期性估值修復機會浮現。
近期樓市行情呈現典型景氣下行週期的週期性走弱特徵。歷史經驗表明,在此模式下樓市行情持續時間一般約為1個月左右,指數跌幅在15-25%,相對於其他板塊指數超額收益通常在10-25%。自2023年6月23日起至今,房地產指數反彈約9.69%,相比大盤有5.22%超額收益,持續自然日18天。根據歷史規律,地產板塊仍有5-15%上漲空間,超額收益約5-20%,未來半個月內有望繼續上漲。市場情緒因交易活躍及風險偏好提升而向好,預計本輪樓市行情收斂至區間上限。
我們於7月月報中率先提示,隨着政治局會議臨近,地產領域有望出現政策催化的階段性行情。2023年7月7日至11日,地產板塊漲勢居行業首位,周漲幅為6.1%。其中,房地產服務和房地產開發分別漲超26.2%和6.1%,漲幅均依前期表現較為堅挺。
近期樓市行情屬於典型景氣下行週期,政策轉向或宏觀政策力度加大帶來的估值修復機會明顯。樓市行情通常有三種模式:
- 模式一:高景氣加調控收緊初期,地產受益基本面強支撐而上行;
- 模式二:政策持續發力,地產邊際改善,維持雙重利好樓市大行情;
- 模式三:景氣下行週期或嚴厲政策下調整,地產受益於估值修復的階段性機會,規律明顯且持續時間短。
自2021年7月以來,樓市行情多屬於第三種模式,持續時長約1個月,指數跌幅約15-25%,相對大盤超額收益約10-25%。
2023年6月底至今,樓市板塊走勢符合第三種模式,即政策寬鬆預期帶來的階段性估值修復行情。2025年6月23日至今,申萬地產板塊上漲約9.69%,上證指數漲幅為24.47%,房地產相對大盤超額收益為5.22%,持續期18個自然日。根據歷史經驗,當前地產板塊絕對收益仍有5-15%的上行空間,相對超額收益仍可維持5-20%的空間,預計未來半個月有望保持上漲。鑑於目前市場交投活躍、風險偏好提升,我們判斷本輪樓市行情的收益及持續時間有望偏向區間上限。
展望下階段,政策支撐將是樓市行情的關鍵推動力。近期房企業績表現與市場行情反映出政策催化的階段性改善。市場信心回升有賴於政治局會議的落實以及相關政策落地時效,這將促使市場信心逐步修復,二手房市場短期內有望維持穩中略降態勢,後續調整幅度預期收斂。
簡言之,樓市調控放寬與政策落地,是推動當前及未來樓市反彈的主要因素,投資者應密切關注相關政策動向及市場反應。
參考資料:中房網數據、克而瑞研究中心報告、人民網財經報道、國家統計局數據
市場重要性與影響評估: 中國樓市調控政策展望及市場反應屬於中度影響,因涉及政策預期調整與市場情緒變化,影響房地產及相關行業的中短期表現。
影響範圍: 地區性(中國大陸市場為主,對亞洲區域經濟有波及效應)。
影響時長: 中線(3-12個月),政策落地及市場反應將於未來數月內逐步顯現。
市場敏感度: 市場對調控政策的寬鬆預期已有部分反映,但階段性估值修復機會仍存在,政策落實細節及市場情緒仍可能帶來波動。
投資策略:
- 短線(0-3個月):關注中國房地產服務及開發相關股票如萬科企業(02202.HK)、碧桂園(02007.HK)等,利用政策預期推動的短期反彈機會。
- 中線(3-12個月):配置涵蓋中國地產板塊的ETF,如iShares China Large-Cap ETF (FXI) 中的房地產相關成分股,受惠於政策催化的估值修復。
- 長線(12個月以上):考慮中國經濟結構調整與城市化長期趨勢,選擇具政策支持及財務穩健的優質房地產開發商及相關產業鏈公司,兼顧風險管理。
風險:
- 政策落地力度及執行存在不確定性,若調控力度不足或市場信心未明顯回升,可能導致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
- 宏觀經濟環境變化(如全球經濟放緩、利率上升)可能進一步壓制房地產需求與價格表現。
- 二手房市場價格持續下跌及成交活躍度不足,影響整體市場恢復節奏。
其他觀點:
- 部分分析師認為,政策寬鬆趨勢反映政府對穩經濟的重視,但短期內仍需觀察市場實際反應及金融機構貸款支持力度。
- 亦有觀點指出,房地產調控政策轉向以促進合理住房需求為主,長期看有助於市場健康發展,但短期內波動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