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外匯收支穩健 人民幣匯率基本保持穩定

2025年上半年,中國非銀行部門跨境收支規模達7.6萬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0.4%,刷新歷史新高。其中,人民幣在跨境收支中的比重達53%。截至上半年,外資淨增持境內股市及基金達101億美元,顯示外資對中國資本市場的信心增強。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李晟於7月22日在新聞發布會中表示,外匯市場預計將保持平穩運行,人民幣匯率有條件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經濟高質量發展、對外開放穩步推進以及外匯市場韌性不斷增強,將支持外匯市場穩定運行。

外匯市場保持有序穩定交易

從外匯遠期、期權等市場指標看,目前市場對人民幣匯率並無明顯升值或貶值預期,交易理性且有序。企業和個人跨境資金流動保持平穩,資本項目跨境資金流動規模穩步擴大,促進了外匯市場的理性運作與風險防控。

境外資金淨流入超過1273億美元

2025年上半年,非銀行部門跨境資金淨流入達1273億美元,延續去年下半年以來的淨流入態勢。中國對外收支基本平衡,市場流動性充裕,有效支持了經濟平穩運行。銀行代客涉外收支活躍,境內企業及個人參與全球資本運作活躍度提升。

人民幣匯率保持合理穩定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波動,上半年新台幣兌美元匯率雙向波動7.15至7.35區間,反映人民幣匯率彈性與宏觀經濟基本面的良好對應。國際金融形勢雖複雜多變,中國匯率調節機制持續完善,穩妥應對外部挑戰。

外匯管理改革助力跨境資金便利流動

國家外匯管理局推進外匯制度改革,著力構建“一套規則、一站辦理”的跨境資金“一體化”管理,提高銀行與市場主體的操作便利性和透明度。逐步推動跨境資金透明化、規範化管理,降低企業結算和支付難度。

推動跨境貿易及投資便利化

針對跨境貿易及投資,中國持續優化貿易便利化政策支持銀行和企業提升國際競爭力。推進跨境投資文件登記、銀企協同監管,促進跨境資金流動合規與高效。數據顯示,上半年跨境貿易淨流入保持高位,外資淨增持境內股票和債券,利好境內資本市場活力。

展望未來可持續穩定增長

展望未來,中國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內外部平衡趨穩,金融市場雙向開放推進,助力維護國際收支平衡和人民幣匯率穩定。外資在境內股市和債券的參與度持續提升,為市場長期穩健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參考資料: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官網、人民銀行2025年上半年統計報告、《信報》相關報道

市場重要性與影響評估: 高影響 — 中國2025年上半年跨境收支規模創新高,非銀行部門跨境資金淨流入1273億美元,人民幣跨境使用占比53%,顯示資本市場穩定與人民幣國際化趨勢。外匯管理制度改革推動跨境資本流動便利化,對金融市場和宏觀經濟具結構性影響。
影響範圍: 地區性(中國及亞太區域)兼具全球市場關聯性,因人民幣國際化及跨境資金流動影響全球資本市場。
影響時長: 中長期(3-12個月及12個月以上結構性趨勢),跨境資金流動穩定及外匯管理改革將持續推動市場穩定與人民幣國際地位提升。
市場敏感度: 事件部分已反映於市場,但跨境資金流入規模創新高及制度改革推進仍屬低估,市場對人民幣匯率穩定性及跨境資本流動便利化的信心有望進一步增強。
投資策略:

  • 中線(3-12個月):配置中國A股及港股互聯互通相關ETF,如「南方東英恒生中國企業ETF(2828.HK)」及「華夏滬深300ETF(510330.SZ)」,受惠於跨境資金流入與政策支持。
  • 長線(12個月以上):關注人民幣國際化帶動的金融服務業及跨境支付產業,如中國銀行(3988.HK)、招商銀行(3968.HK)等大型銀行股,受益於跨境資金流動便利化和外匯管理制度改革。
  • 全球市場:考慮投資於追蹤新興市場及亞太區經濟增長的ETF,如「iShares MSCI Emerging Markets ETF(EEM)」及「Vanguard FTSE Asia ex Japan ETF(VPL)」,捕捉人民幣國際化及區域經濟活力。

風險:

  • 全球宏觀經濟不確定性,如美聯儲利率政策變動及地緣政治風險,可能影響跨境資金流動及人民幣匯率。
  • 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或政策調整可能影響資本市場信心與跨境資金流入規模。
  • 外匯管制政策若出現意外收緊,可能短期內增加市場波動性。

其他觀點:

  • 部分專家認為,人民幣匯率的合理波動區間將成為未來政策調控重點,市場需關注政策靈活性與國際資本流動的平衡。
  • 亦有觀點指出,隨著中國金融市場逐步開放,跨境資金流動的合規與風險管理挑戰將增大,投資者需持續關注監管動態。
風險提示及免責聲明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任何個人投資建議,亦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情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