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二季度美股企業盈利足以抵銷關稅風險

最新調查顯示,儘管關稅給企業前景蒙上陰影,但美國股市本季度將受到企業盈利的提振,強勁的盈利表現足以覆蓋因貿易政策帶來的風險。

根據彭博Markets Pulse的調查,近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認為,在未來幾週財報季全面展開時,股市的波動性調整後回報將優於美債。這項於7月10日至17日針對102名市場參與者進行的調查指出,股票的積極展望將繼續依賴科技行業支持,受訪者預計相關企業本輪財報季將展現最強勁表現。

美股第二季度財報季剛剛拉開序幕,但標普500指數的盈利預期已好於分析師的初步測算。華爾街預測盈利增長僅2.8%,為自2023年年中以來的最慢增速,但隨著銀行業公布穩健業績,整體盈利增長預估已小幅上調3%以上。截至發稿時,標普500小幅上漲至6309點。

科技巨頭或將繼續引領美股盈利上漲

本次財報季前景的核心,在於科技巨頭與其他公司之間日益擴大的業績差距。數據顯示,在人工智能需求強勁推動下,Mag7的利潤增長預計將達到15%。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標普500指數中其餘493家公司的利潤增長預計將“幾乎為零”。

富蘭克林鄔普頓投資解決方案公司副董事長兼投資官Max Gokhman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當眾多公司此前降低甚至暫停業績指引後,設定了非常低的預期門檻,一旦財報突破並超出預期,就會使美國市場重新顯得具有吸引力。”

“當科技公司的財報開始公佈時,將再次證明它們仍是市場中不可忽視的力量。”

儘管盈利前景良好,但關稅風險依然是投資者最為關注的焦點。調查受訪者壓倒性地將關稅列為企業今年剩餘時間盈利展望的最大風險,並認為非必需消費品公司在關稅對利潤率的壓力下最為脆弱。

關稅的影響已經開始在部分企業財報中顯現。 通用汽車(GM)週二公布財報顯示,其利潤因關稅因素受到約11億美元的衝擊。與此同時,自新關稅實施以來,部分企業成本正逐步轉嫁給消費者,顯示許多公司可能正在自行吸收部分沖擊。

投資者對關稅風險認知與實際行為存在分歧

值得注意的是,投資者對風險的認知與其實際投資行為間存在明顯差異。Gokhman指出:

“非常有趣的是,儘管人們普遍認為關稅是最大風險,但很少有人真正將其納入投資組合中佈局。”

這種矛盾部分源自於,不同公司正探索各種方式來緩解關稅衝擊。 摩根士丹利表示,企業通常透過供應鏈多元化、議價權提高以及與供應商重新談判來應對挑戰。該公司策略師Michael Wilson在其週一報告中寫道:

“我們尚未聽聞90%以上受訪企業普遍對關稅成本影響率表現出嚴重擔憂。”

他們承認情況在第三季度可能改變,但“到目前為止,大部分影響主要體現在消費品領域。”

這種情緒也反映在投資者倉位上。調查顯示,超過半數受訪者表示將在未來一個月內保持其持股比例不變,說明投資者對美股的信心正在積極消化任何由交易不確定性引發的擔憂。

市場依然充滿風險,投資必須謹慎。本文章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亦未考慮用戶特定投資目標或財務狀況。用戶應自行承擔投資責任。

參考資料:

彭博Markets Pulse調查、富蘭克林鄔普頓投資評論、華爾街財經報導、摩根士丹利市場分析、標普500及美股財報季數據

市場重要性與影響評估: 高影響
影響範圍: 全球(以美國市場為核心,對科技巨頭與汽車業影響顯著)
影響時長: 中線至長線(3-12個月及12個月以上,涉及企業盈利趨勢及稅務政策風險)
市場敏感度: 部分已反映於股價,但稅務風險與企業盈利差異仍被低估

投資策略:

  • 短線(0-3個月):關注美股科技巨頭「Magnificent 7」(Nvidia、Microsoft、Apple、Amazon、Meta、Alphabet、Tesla)持續推動市場,推薦相關ETF如QQQ(納斯達克100)及個股持續布局,利用科技股盈利增長優勢。
  • 中線(3-12個月):鑑於關稅與稅務政策對汽車業如GM造成盈利壓力,投資者應謹慎評估汽車板塊風險,建議減持或觀望GM(Ticker: GM)等受關稅影響較大的汽車股,轉向受益於人工智能及科技創新驅動的行業。
  • 長線(12個月以上):隨著美國企業盈利強勁增長(標普500第二季度盈利同比增長約16.3%),尤其科技巨頭盈利增長預計達15%,建議長期持有以科技為核心的成長型資產,並關注稅務政策變化對消費品和汽車行業的潛在結構性影響。

風險:

  • 企業面臨的關稅及稅務政策風險仍存不確定性,特別是汽車行業盈利受關稅影響較大,可能導致盈利預期下調。
  • 投資者對稅務風險的認知與實際投資行為存在明顯差距,可能引發市場波動。
  • 科技股估值偏高,若宏觀經濟或政策環境惡化,可能出現估值調整風險。

其他觀點:

  • 部分分析師認為,儘管關稅和稅務風險存在,但科技巨頭的盈利動能依然強勁,市場對其長期價值仍保持樂觀。
  • 有觀點指出,企業通過供應鏈多元化和價格談判等策略,正積極應對關稅壓力,部分負面影響可能被市場過度反映。
風險提示及免責聲明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任何個人投資建議,亦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情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