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威爾:未來十年美國關稅收入料達2.8萬億美元 約佔GDP 1%

美國財長鮑威爾於本月22日表示,關稅收入將出現「數額巨大」的增長,未來十年關稅收入有望達到2.8萬億美元,約佔美國GDP的1%。

他指出,自8月1日起關稅將對所有國家生效,這標誌著一個「比較硬性的最後期限」,意即並非只談關稅調整時間,而是確立關稅政策的不可逆轉性。

當地時間7月15日,美國總統鮑威爾宣布關稅徵收將於8月1日開始實施,並宣布從該日起,所有進口至美國的鋼材將適用50%的關稅。

鮑威爾淡化8月1日關稅硬性截止日期

鮑威爾於早些時候強調,8月1日關稅生效期限的重要性在於談判的質量勝過時間安排。他表示,此次關稅措施的推行是各國與美國迅速達成貿易協議所創造的「最大槓桿」。

關於具體貿易談判進展,鮑威爾表示,與印度的談判最終達成第五版協議草案,與日本的談判進展「非常順利」,日本大選也可能成為推動協議成功的因素,如能快速敲定與日本的協議,亦不會感到意外。

此外,他呼籲美國聯儲系統內部進行審查,表示對前主席鮑威爾有信心,認為美聯儲有能力審視自身成本,沒有任何理由認為鮑威爾現在應該下台。如果鮑威爾希望任期至明年五月,鮑威爾亦應繼續任職。

消息公布後,標準普爾500指數期貨由之前的大幅波動轉為持平。

參考資料:美國聯邦財政預算辦公室(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報告、財政部公告、中央電視台新聞、美國財政部發言及市場數據

市場重要性與影響評估: 高影響 — 美國未來十年關稅收入料達2.8萬億美元,約佔GDP 1%,反映重大財政政策變化並影響宏觀經濟預期。
影響範圍: 全球 — 美國財政政策及貿易關稅措施對全球貿易格局及市場資金流動具廣泛影響。
影響時長: 中長期 — 3至12個月至12個月以上,關稅及稅收政策具結構性影響,影響持續十年。
市場敏感度: 部分已反映,但整體影響仍被低估,因政策具不可逆性且關稅規模龐大,可能進一步調整市場預期。
投資策略:

  • 中線(3-12個月):關注受惠於美國關稅政策的本地製造業及鋼鐵產業,如美國鋼鐵股(X)及相關行業ETF(如XME);同時關注受惠於貿易保護措施的美國本土企業。
  • 長線(12個月以上):投資於受益於美國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及減債預期的美國大型科技及消費股,例如納斯達克100 ETF(QQQ),因財政穩健有助於經濟穩定增長。
  • 全球多元化配置:考慮配置亞洲出口受影響較大的科技及消費類股票,如台積電(TSM)及三星電子(005930.KS),以分散潛在貿易摩擦風險。

風險:

  • 關稅政策可能引發貿易夥伴報復,導致全球貿易緊張加劇,影響跨國企業盈利。
  • 美國國內政治變數或經濟數據波動,可能導致財政政策調整,增加市場不確定性。
  • 關稅對通脹的推升效果可能壓制消費者需求,拖累經濟增長。

其他觀點:

  • 部分經濟學家認為關稅收入雖大,但長期內可能抑制經濟活力,建議謹慎評估政策持續性與經濟結構影響。
  • 市場亦關注美國聯儲局對通脹及財政狀況的反應,貨幣政策調整將與財政政策交織影響資產價格。
風險提示及免責聲明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任何個人投資建議,亦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情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