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頂級交易員眼中的美股十大市場觀察

在當前美股科技領先的市況中,市場風格分化明顯。高盛TMT資深交易員Peter Callahan近日指出:「這不是一個均值回歸的市場」。

隨著人工智能(AI)及大型科技公司業績持續超預期,相關板塊持續突破並具吸金效應,而此前的「落後者」則缺乏補漲動力,行業間冷熱對比鮮明。市場對最新一輪業績的反應再次彰顯領先者的定價能力與結構性趨勢的延續。

以下是Peter Callahan基於最新市場表現與動態整理的十大核心觀察:

1. META:業績驚艷,戰略性倉位調整奏效

Meta Platforms最新財報令人驚豔。雖市場對其「費用」議題存憂,但其戰略性倉位調整在財報披露前已完成。Meta廣告收入同比增長加速2個百分點至22%(按固定匯率計),核心業務即Instagram視頻觀看時長全球同比增長20%,展現強勁動能。此外,高盛科技大會及Meta Connect等活動即將召開,以及2026年資本支出/營運支出預計達1000億美元之規模和25%同比增幅,均為Meta提供堅實支援。過去八個季度中,Meta每季度均超出市場普遍預期10至20%的每股盈利(EPS)。

2. 微軟:卓越表現,AI驅動全面爆發

微軟最新財報展現出色表現。儘管資本支出大幅增加及AI雲工作負載/收入增長強勁,其毛利率與營運利潤率依舊穩定。高盛預期本季度財報證明了AI向技術龍頭滲透的趨勢,微軟在GPU計算領域的先鋒地位產生連鎖效應,推動其商品需求更為廣泛且毛利率更高。高盛預計微軟2027財年EPS約為19.32美元,目標股價是預期的29至30倍。本季度資本支出(含融資租賃)調高至1160億美元,2027財年預期續增至1380億美元。

3. 人工智能:Meta明確指出AI投資回報

Meta明確表示,本季度強勁廣告表現主要歸功於AI提升了廣告系統效率和收益。AI驅動的新推廣模型已擴展到新展示場景,透過使用更多信號和更長的上下文來提高性能,使Instagram廣告轉化率提升約5%,Facebook提升約3%。此外,AI明顯提升了Meta向用戶展示有趣且有用內容的能力,並推進推介系統改進,帶動Facebook和Instagram本季度投入時間分別增長5%和6%。

4. 資本支出增長:新一輪增長浪潮來臨

繼谷歌上周宣布2026年資本支出預估為1020億美元後,Meta及微軟本季度資本支出均大幅提升。高盛研究預期Meta 2026年資本支出上調至2500億美元至10000億美元;微軟2026財年資本支出(包括租賃)上調至1160億美元至1380億美元,2027年增長至2500億美元。

5. 軟件行業:表現參差,仍是「選股市場」

儘管微軟與ServiceNow表現強勁,但軟件行業整體表現仍參差不齊。Check Point財報欠佳,股價下跌約15%;Confluent股價跌約25%,主因訂閱收入前景疲軟,公司提及優化逆風導致淨收入留存率(NRR)不穩並降至歷史最低114%。目前難以得出明確結論,只能表示市場環境依然謹慎,尚不支持「下半年一切好轉」的說法,軟件行業或仍為「選股市場」。

6. 公共雲:持續增長,但供應短缺

公共雲依然是市場最大子題材。微軟Azure雲服務營收同比增長近40%,且指出持續存在容量/供應短缺。此趨勢延續谷歌雲快速增長後,市場緊密關注亞馬遜AWS即將公布的財報,以及公共雲基礎設施供應商的情況。數據顯示,微軟Fabric同比增長55%,現有用戶超過250萬,新增用戶達400萬,創新紀錄。Azure Databricks與Snowflake在Azure上的使用持續加速;OpenAI廣泛使用Cosmos DB。Confluent指出,大型客戶持續優化運用,及加快採用新用例,且一個AI原生客戶正將內部數據平台遷移至Confluent Cloud,減少該平台使用。

7. Adobe:被低估的高質量軟件公司

高盛近期與Adobe管理層會面。儘管投資者情緒和倉位平淡,Adobe仍是一家被低估且高質量的軟件公司,AI有望增長其量化支持。雖Adobe面臨幾項戰略變革與企業版圖擴大處於初期階段,但管理層表示新解決方案將於未來若干季度大幅擴展規模,助力關鍵DMA(新標誌客戶增長、留存率和銷售機會)提升。高盛研究認為這有助於2026財年NNARR(淨新增年度經常性收入)的推升。

8. AI與互聯網:AI助手助推業務增長

除雲服務供應商外,互聯網領域對AI態度多為「溫和」。而部分公司正利用AI推動「AI助手」業務,令印象深刻。本週互聯網公司財報電話會議中,有報告強調生成式AI帶來的大規模互聯網服務供應商機遇。除Meta外,Booking Holdings亦提及透過AI實現個性化「互聯旅行」,創造如模擬與真人旅行社一般的體驗。

9. 這不是一個均值回歸市場:強者恆強

趨勢越發明顯,我們並不處於均值回歸市場(除了近期動量股回調)。那些「受寵」的、與AI相關的大型股票於業績發布後持續突破並吸引資金流入(如Meta、微軟等),而那些即使估值清晰、預期降低或調低的落後公司,則依然業績表現不佳,後續乏力。

10. 今日事件:關鍵經濟數據與財報季高峰

今日將公布就業成本指數(ECI)及個人消費支出(PCE)指數。高盛將舉辦RepVue及歐盟AI與半導體研討會。AEVA 投資者日於美國東部時間下午一點開始。同時,TMT行業財報將持續發布,包括亞馬遜、蘋果等重要企業。

參考資料:Meta Platforms 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高盛TMT研究報告、公司官方發布資料

市場重要性與影響評估: 高影響 — 本文涉及美國主要科技公司的財報表現與AI技術推動下的行業趨勢,反映重大業績驚喜及策略調整。
影響範圍: 全球 — 涉及Meta、微軟、Adobe等全球科技龍頭企業,影響全球科技股市場及相關產業鏈。
影響時長: 中長期 — 3至12個月(財報季節影響)及12個月以上(AI技術持續推動產業結構變革)。
市場敏感度: 部分已反映 — 財報結果與AI推動的業績提升已部分反映於股價,但AI長期帶動的盈利增長與結構性變革仍被低估。

投資策略:

  • 短線 (0-3個月):聚焦Meta Platforms (NASDAQ:META)及Microsoft (NASDAQ:MSFT)等受益於AI廣告增長和雲服務擴展的龍頭股,利用財報利好帶動的股價波動進行波段操作。
  • 中線 (3-12個月):布局軟件及雲計算領域ETF如Global X Cloud Computing ETF (NASDAQ:CLOU)和ARK Innovation ETF (NYSEARCA:ARKK),受惠於AI技術滲透和企業數字化轉型趨勢。
  • 長線 (12個月以上):重點配置具備AI研發能力及生態系統優勢的科技巨頭(Meta、Microsoft、Adobe NASDAQ:ADBE),同時關注AI驅動的新興產業鏈,如GPU製造商NVIDIA (NASDAQ:NVDA)等。

風險:

  • 宏觀經濟不確定性及美國利率政策可能影響科技股估值及資金流動性。
  • AI技術推廣速度及商業化效果存在不確定性,若技術或市場接受度低於預期,將影響相關企業盈利增長。
  • 監管風險,尤其是對大型科技公司的數據隱私和反壟斷監管可能加劇。

其他觀點:

  • 部分分析師認為軟件行業整體表現仍分化,部分中小型軟件公司受訂閱收入疲軟影響,短期內難以轉強。
  • AI帶來的生產力提升與新型互聯網體驗將持續推動長期技術創新與市場擴張,但需警惕市場過度炒作風險。
風險提示及免責聲明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任何個人投資建議,亦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情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