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股呈現大幅波動跡象,但美銀首席投資策略師Michael Hartnett指出,所有專有交易規則的賣出信號均已觸發,市場可能面臨調整壓力。過去數周持續上漲的股市已達關鍵技術指標,顯示風險正逐步累積。
Hartnett在最新《資金流動觀察》(Flow Show)報告中指出,美銀基金經理調查顯示,現金規模、全球廣度規則及全球資金流交易規則等三項均發出了賣出信號。其中,結構性投資者現金佔資產管理規模比例降低至3.9%,創新低;相應觸發的信號歷史上標普500指數平均下跌2%。
值得注意的是,Hartnett認為真正的賣出爆發點或不在股市,反而可能出現在債券市場。長達30年的美債收益率近期短暫飆升45%,市場情緒可能由「風險偏好」迅速轉向「風險逃避」。同時,美股漲勢背後暗藏隱憂——市場廣度指標創歷史新低,反映經濟放緩跡象浮現。
三大賣出信號同步觸發
Hartnett透過本週公布的基金經理調查發現,3大關鍵技術指標均已觸發賣出信號。
- 結構性投資者現金佔資產管理規模比例下降至3.9%,觸發賣出信號。自2011年以來,此類信號共發生15次,當時標普500指數平均下跌約2%。
- 全球廣度規則方面,MSCI全球股票指數中,交易價格高於50日及200日移動均線的比例達64%,較上週高出40%,低於觸發賣出信號的88%閾值。
- 全球資金流交易規則顯示,過去4周全球股票及高收益債券資金流入下降0.9%,較上週下跌1.0%,也觸發賣出信號。
這些指標的同步觸發通常預示市場將出現方向性調整。
債券市場成關鍵風險點
Hartnett強調,債券市場而非股市,可能成為下一輪調整的爆發點。債券市場波動往往先於股市調整,成為主要風險領先指標。
30年期美債收益率本周突升45%,市場擔憂美聯儲與特朗普政府間政策決裂可能引發更大波動。現時30年期美債收益率逼近歷史高點,英國、歐美等地長債收益率亦已攀升,反映市場對未來通脹及經濟增長預期調整。
市場廣度跌至歷史低點,科技巨頭依賴成隱憂
儘管股市創新高,市場廣度卻已跌至歷史低位。標普500指數中大量小盤股表現疲弱,相對於大盤股估值偏低,反映市場存在分化現象。
Hartnett認為,這種極端高度的市場集中度,暴露出投資者過度依賴少數科技巨頭,忽略經濟基本面的廣泛惡化,潛藏制度性風險。
歷史政策衝擊或重演1970年代典範
此波市場震盪背後,Hartnett特別點名特朗普與聯儲主席波威爾間的政策分歧,聯想1970年代初期政策衝擊的歷史案例。
1971年8月,美國尼克遜政府宣布「新經濟政策」,結束金本位並實施進口關稅,造成CPI達4%、失業率達6%。當時美聯儲主席亞瑟‧伯恩斯大幅降息,利率曲線劇烈波動,導致市場出現先繁榮後衰退的震盪周期。
Hartnett警告,若特朗普被迫離任,可能重演類似的政策週期,市場將迎來顯著震盪期。
總結
Michael Hartnett的觀點為投資者敲響警鐘:美股全面觸發賣出信號,尤其債市波動可能引發下輪市場調整。債券市場風險需嚴陣以待,避免過度依賴少數科技股。投資者應密切關注政策動向及市場技術指標變化,謹慎應對可能的市場反轉。
參考資料: Bank of America 公布的《資金流動觀察》報告、美銀首席投資策略師Michael Hartnett近期公開言論、歷史市場數據分析
市場重要性與影響評估: 高影響 — 美國股市及債市出現同步賣出信號,可能引發債市調整及股市波動,具有結構性市場風險。
影響範圍: 全球 — 影響涵蓋美國股市、債市及全球資金流動,並波及其他主要市場如歐洲、英國及新興市場。
影響時長: 中線至長線 — 3至12個月內可能出現明顯調整,結合債券收益率攀升及政策不確定性,長期則需關注結構性經濟及資產配置轉變。
市場敏感度: 部分已反映於股市高估值及債券收益率上升,但債市賣出信號尚未被充分重視,潛在調整風險被低估。投資策略:
- 短線(0-3個月):減持美國大型科技股及高估值成長股(如納斯達克相關ETF QQQ),謹慎觀察S&P 500是否突破6300點關鍵賣出信號。
- 中線(3-12個月):增加高品質債券配置,特別是美國長債以對沖股市波動;同時布局受益於避險需求的黃金ETF(如GLD)。
- 長線(12個月以上):關注歐洲及新興市場股票ETF(如IEUR、EEM),因美國市場高估值可能引發資金流向全球其他地區;同時留意債市收益率變化及政策動向,調整資產配置以降低風險。
風險:
- 政策不確定性:美國聯儲政策及政府財政措施可能加劇市場波動,尤其若稅收或支出政策出現劇烈變動。
- 市場情緒反覆:儘管賣出信號出現,市場可能因流動性充裕及投資者貪婪情緒延續上漲,短期內仍有反彈風險。
- 債市流動性風險:債券市場調整可能帶來流動性壓力,影響整體資產價格穩定。
其他觀點:
- 部分分析師認為美股目前仍有結構性成長動力,特別是人工智能和科技創新領域,短期調整後仍具吸引力。
- 歷史類比1970年代初期政策衝擊,提醒投資者需警惕政策變動帶來的市場震盪,但當前經濟環境及政策工具較為多元,市場反應可能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