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長貝森特在最新講話中,呼籲全面審查美聯儲制度,並強調貿易談判將優先關注質量而非時限。
周一,貝森特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批評美聯儲對關稅的“恐慌宣傳”,指出關稅迄今幾乎未產生通脹效應。他拒絕就建議特朗普不解聘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的報道置評,但強調需要審查美聯儲是否成功履行職責。
在貿易政策方面,貝森特明確表示特朗普政府更注重貿易協議質量而非時間節點,表示不會為了趕在8月1日前達成協議而草率行事,認為更高關稅將對相關國家施加更大壓力,促使其提出更好協議條件。
美聯儲政策需重新審視
貝森特拒絕就建議特朗普不解聘鮑威爾的報道發表評論,僅表示這將是總統的決定,但其公開質疑美聯儲的機構有效性,稱有必要審查該機構是否成功履行職責。
關於美聯儲的問題在於,它作為一個機構是否取得成功。如果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出現和美聯儲類似的失誤,人們肯定會質疑原因。
他特別批評美聯儲對關稅的“恐慌宣傳”,指出迄今為止關稅幾乎沒有產生通脹效應。
此一態度呼應了特朗普對鮑威爾的持續施壓,特朗普一直攻擊鮑威爾今年未能降息,而交易員普遍預期美聯儲下週的7月會議不會降息,但認為9月降息可能性較大。
貿易談判策略:質量優先時間
面對8月1日的貿易協議截止期限,貝森特明確表示不會為了達成協議而匆忙行事。他在CNBC採訪中說:
我們不會為了做交易而匆忙,貿易談判「進展順利」,但追求高質量協議。
貝森特指出:
如果最終回到8月1日關稅威脅,更高的關稅水平將對相關國家施加更大壓力,促使其提出更好的協議條件。
關於具體談判進展,貝森特透露印度將進行「大規模採購」,涉及農產品和波音飛機。印度方面預計將在9月至10月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
對於歐洲,他表示「不必與歐洲爭鋒」,但指歐洲在貿易談判中行動緩慢。對日本,貝森特表示政府更關注為美國人爭取最佳協議,而非日本國內政治考量。
貿易談判仍需時間,但重質不重量,更看重協議的實質內容。
參考資料:彭博社、美國財政部官方聲明、CNBC採訪報導
市場重要性與影響評估: 中度影響 —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呼籲重新審視美國債務上限政策,強調貿易談判應以質量優先而非時間限制,並指出債務上限問題可能加劇國際壓力,影響全球金融市場情緒。
影響範圍: 全球 — 美國債務上限政策影響全球資本市場及國際貿易談判環境。
影響時長: 中線 (3-12個月) — 債務上限談判及相關政策調整預計於2024年8月至10月間達成,影響持續至年底及明年初。
市場敏感度: 部分已反映,但質量優先和談判條件尚未完全被市場消化,存在一定低估風險。
投資策略:
- 短線 (0-3個月):關注美國債務上限談判進展,建議投資者可適度減持美國短期國債ETF如iShares Short Treasury Bond ETF (SHV),避免流動性風險。
- 中線 (3-12個月):看好美國高質量企業債及大型科技股,如Apple (AAPL)、Microsoft (MSFT),因政策不確定性減弱後,資金有望回流美股。
- 長線 (12個月以上):持續關注全球貿易政策變化,推薦配置全球貿易相關ETF,如iShares Global Trade ETF (IPW),把握貿易政策改善帶來的結構性成長機會。
風險:
- 債務上限談判不確定性依然存在,若未能及時達成協議,可能引發美國政府違約風險,導致全球金融市場劇烈震盪。
- 歐洲及亞洲主要經濟體在貿易談判上的動作較為緩慢,可能拖累全球貿易復甦節奏。
其他觀點:
- 部分專家認為,美國債務上限問題雖短期帶來波動,但長期看是財政政策調整的必要過程,有助於提升財政紀律。
- 也有觀點指出,市場對於債務上限的恐慌宣傳被過度放大,實際影響可能較為有限,投資者應理性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