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數據顯示,在特朗普政府大規模減稅及支出法案生效後,美國政府債務上限迅速提升,之前因債務上限封鎖手腳的美國財政部本季度放開限制,加快了發債步伐。
美東時間7月28日星期一,美國財政部公布,目前預計今年7月至9月的淨借款規模將達到1.007萬億美元。這一預期較4月公布的預期規模5540億美元大幅上調超過82%。
財政部三季度借款預期激增主要源於債務上限限制的解除。這一調整反映出,本月初通過的“壯麗方案”將債務上限提前抬高至8萬億美元後,美國政府加快發債來補充一般賬戶(TGA)的現金儲備。由於今年上半年為避免觸及債務上限,財政部被迫削減發債規模,消耗了自身現金儲備以滿足支出需求。
按照慣例,財政部今年4月公佈的借款預期並未考慮債務上限問題,當時假設6月底的現金餘額為8500億美元,但實際僅為4570億美元,這3930億美元的缺口成為本輪借款激增的主要推動力。
財政部本週一還公佈了10月至12月(即第四季度)的淨借貸額為5900億美元,假設當季末現金餘額將回升至8500億美元。
債務上限解除推動發債加速
美國財政部此次調整的主要原因在於債務上限的取消。今年前六個月,政府不得大量減少債券發行以避免觸及債務上限,導致現金儲備嚴重不足。
華爾街見聞曾提到,財政部的TGA用於存放稅收等政府收入和支出,通過維持適當的現金餘額確保政府正常運轉。在債務上限制約尚未解除的情況下,財政部會使用TGA資金及臨時措施延緩觸及違約,TGA餘額直接影響政府在達成新債務協議前能否持續支付義務的能力。
美國財政部本週一公佈,4月至6月實際借貸額為650億美元,遠低於4月預估的第二季度借款規模1540億美元,原因主要是季末現金餘額較低與淨現金流更高所致。
Jefferies高級經濟學家Thomas Simons在報告中指出,財政部主要將通過短期國債借貸,恢復現金餘額以應對一週市場中斷情況。財政部已開始增加短期國債發行規模,預計將於9月底達到8500億美元的現金目標。
關稅收入上升但企業稅收滑落
特朗普政府提高關稅政策推高了海關收入。美國財政部高層本週一向媒體表示,預計未來幾個月關稅收入將繼續增長。
不過官員也指出,關稅稅率尚未完全確定,可能發生變化。整體而言,企業稅收預計下降,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關稅收入的增長。
兩週多前,美國財政部披露,6月錄得超過270億美元財政盈餘,為2017年以來首次16個月實現盈餘。這主要得益於6月海關關稅收入約270億美元。
今年起至10月,本財年截至6月的關稅收入已達1130億美元,同比增86%,創單一財年新高。
債務管理政策維持穩定
本週一公布的借貸預測是季度再融資及債務管理程序相關的首份美國財政部文件。
財政部將於本周三公佈未來幾個月中長期國債標售計劃,交易商普遍預期發債計劃與此前預期規模維持穩定,持平三個月前公佈的季度再融資水平。
儘管季度初現金餘額低於預期影響,本季度借貸預計較4月公佈的預期規模超過600億美元,考慮到約250億美元關稅收入增長,這一增幅仍屬合理範圍。
財政部的現金儲備補充計劃假設9月30日前不會再次觸及債務上限。市場將關注美東時間本週三上午宣佈的全面再融資計劃聲明,了解債務增長的具體構成細節。
參考資料:美國財政部公報、華爾街見聞報導、Jefferies報告、彭博數據
市場重要性與影響評估: 高影響 — 美國財政部第三季度借款規模突破1兆美元,反映債務上限解除後發債加速,對債券市場及整體資金流動有重大影響。
影響範圍: 全球 — 美國國債發行規模及債務政策變動對全球資本市場尤其是固定收益市場及美元資產有廣泛影響。
影響時長: 中線至長線 — 3至12個月及12個月以上,因債務上限政策影響債券供需結構及市場利率走勢,進而影響全球投資環境。
市場敏感度: 部分已反映 — 市場已預期債務上限解除及發債規模擴大,但短期內融資需求急增可能帶來波動,長期則視政策持續性及經濟基本面調整。
投資策略:
- 短線 (0-3個月):關注美國短期國債(如iShares Short Treasury Bond ETF,代號SHV)以管理流動性風險,利用短期債券減少利率波動影響。
- 中線 (3-12個月):配置美國長短期國債ETF(如iShares 7-10 Year Treasury Bond ETF,代號IEF)以捕捉收益率曲線變化,同時關注信用利差擴大的企業債券基金。
- 長線 (12+個月):鑑於美國財政赤字與債務水平上升,適度增加通脹保護債券(TIPS,如iShares TIPS Bond ETF,代號TIP)及美元資產配置,以對沖潛在通脹風險及美元走勢。
- 同時,關注金融板塊(如大型銀行股JPMorgan Chase 代號JPM)受益於利率上升環境,以及受惠於政府支出增加的基建及防務相關產業。
風險:
- 債務上限未來再度僵局風險,可能引發市場流動性緊縮及信用評級下調,造成債券價格劇烈波動。
- 美國財政赤字擴大或引發通脹預期上升,推高長期利率,對固定收益資產造成壓力。
- 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及地緣政治風險可能影響資金流向及美元資產需求。
其他觀點:
- 部分經濟學家認為短期內美國發債規模增加對市場消化能力仍有挑戰,可能帶來利率震盪加劇。
- 投資銀行Jefferies首席經濟學家Thomas Simons指出,目前市場尚未出現明顯的消化困難跡象,短期國債發行調整有助於維持流動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