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貿易協議推動全球股市上漲 日股收升3.5%創歷史新高 歐股汽車股大漲 歐元回落

當地時間7月23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直播記者會上宣布,美日雙方就貿易關稅問題達成一致:美國將對日本徵收的關稅下調至15%,並增加對日本投資5500億美元的承諾。

此項關鍵協議緩解了市場對關稅戰的擔憂。亞洲股市基準指數跳漲12%,達至四年高位,幫助MSCI全球股指2025年增長幅度預期擴大至11%。日本股市創歷史新高,豐田汽車股價急升,而日元則小幅貶值。

  • 歐洲股市普遍上漲,德國DAX指數漲1.18%,法國CAC40指數漲1.23%,歐洲斯托克50指數漲1.09%,意大利富時MIB指數漲0.9%。歐股汽車股表現突出,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股價漲16%,保時捷漲15%,雷諾漲13%。
  • 標普500指數期貨上漲0.3%,此前該指數於周二收於歷史最高水平。
  • 日經225指數收盤上漲3.5%,報14171.32點。東京東證指數收升3.2%。
  • 美元指數微幅上漲。
  • 歐元兌美元下跌0.2%,報1.1728美元。
  • 日元兌美元貶值0.06%,至146.72日元。
  • 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上升3個基點至4.37%。
  • 日本40年期國債拍賣需求比率創2011年以來最低,10年期國債收益率創2008年以來最高水平。
  • 比特幣下跌0.9%,報118742.25美元。
  • 現貨黃金下跌0.4%,報3418.91美元/盎司。

投資者關注關稅突破,歐洲汽車股全面上漲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平台Truth Social上稱,這是“歷史以來最大的貿易協議”。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對此表示歡迎,稱此協議標誌著在與美國存在貿易順差的國家中,關稅水平最低。

Rayliant Global Advisors Ltd.投資組合管理主管Phillip Wool表示:

“這基本符合我們對特朗普的預期。華盛頓目前真正關心的是達成標誌性協議,使雙方都能在貿易談判中獲勝,但同時遠離可能導致嚴重經濟後果的全面貿易戰。”

新加坡Saxo Markets首席投資策略師Charu Chanana指出:

“美日協議為更廣泛的亞洲地區建立了戰略先例,特別是在仍在與特朗普政府談判的經濟體中。通過接受溫和的15%關稅和承諾吸引投資流入,日本提供了一個藍圖:制定剛好足以延緩升級,而不觸發深層結構性改革的方案。”

日元兌美元小幅下跌0.06%,報146.72。

花旗經濟學家Katsuhiko Aiba表示,華盛頓和東京將在汽車關稅從25%降至15%的協議上影響其他主要汽車出口國的談判進程,尤其是歐盟和韓國。

歐洲股市開盤後,汽車板塊表現亮眼。德國汽車三巨頭大眾、寶馬和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股價均上漲超過4%,其中豪華汽車製造商保時捷漲幅最大,達7.1%。

法國汽車零部件製造商Valeo上漲4%,吉普汽車製造商Stellantis漲幅達5.4%。投資者關注此協議可能為其他汽車出口國與美國的關稅談判樹立先例。

關稅協議為亞洲提供藍圖,投資者關注美股財報季

另據環球時報,美國財政部長耶倫當地時間7月22日在接受福克斯新聞採訪時宣佈,第三輪中美貿易談判將於下周一、周二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此前雙方已在日本東京舉行兩次會談。報導稱,8月12日是中美暫停加徵關稅截止日期,最新一輪談判正推進這一期限。

本週投資者還關注大型科技公司財報。美股“七巨頭”指數周二結束連續九天的上漲。特斯拉和谷歌將於7月23日公佈財報。數據顯示,七巨頭公司預計第二季度利潤合計增長14%,而美國股市基準指數其餘成份股的盈利預計維持穩定。

分析師對谷歌第二季度財報持樂觀態度,認為營收或超過900億美元。搜索業務韌性強,AI概覽功能推動查詢量增長。儘管GPU供應緊張,雲服務仍有增長動能。花旗預計谷歌今年資本支出將達750億美元。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情況。據此投資,風險自負。

參考資料:Yahoo奇摩新聞、經濟日報、FXStreet、BBC中文網、環球時報

市場重要性與影響評估: 高影響 — 美國與日本達成降低汽車關稅的貿易協議,推動全球股市上漲,尤其是日本股市創歷史新高,並帶動歐洲汽車股全面上漲。此協議緩解了市場對關稅戰的擔憂,並對未來貿易政策走向產生關鍵影響。
影響範圍: 全球 — 涉及美國、日本、歐洲及亞太市場,並對全球股市及汽車產業鏈有顯著影響。
影響時長: 中線至長線 — 短期市場反應強烈(0-3個月),中期至長期(3-12個月及12個月以上)將持續影響汽車產業結構及全球貿易政策。
市場敏感度: 部分已反映,但仍有上行空間 — 市場已提前反映部分利好,但汽車股及相關產業仍有進一步上漲潛力,尤其在關稅降低的具體執行及後續談判中。
投資策略:

  • 短線(0-3個月):聚焦日本汽車龍頭股,如豐田(Toyota,Ticker:7203.T)、本田(Honda,Ticker:7267.T)、三菱汽車(Mitsubishi Motors,Ticker:7211.T)及歐洲汽車製造商如梅賽德斯-奔馳母公司戴姆勒(Daimler AG,Ticker:DAI.DE)、寶馬(BMW,Ticker:BMW.DE)等,利用關稅降低利好帶動的股價上漲。
  • 中線(3-12個月):配置MSCI全球汽車及零部件ETF(如iShares Global Auto ETF,Ticker:CARZ),受益於汽車出口恢復與全球需求改善,同時關注歐洲電動車市場增長趨勢。
  • 長線(12個月以上):布局新能源汽車及相關供應鏈龍頭,如特斯拉(Tesla,Ticker:TSLA),儘管短期交付有波動,但長期受益於電動車滲透率提升及AI技術應用。關注亞洲及歐洲新能源汽車政策支持下的產業結構調整。

風險:

  • 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仍存,若美中貿易談判未能順利推進,可能引發新的關稅壁壘,影響汽車出口及股市表現。
  • 特斯拉及其他新能源車企短期交付下滑與盈利預期調整,可能導致股價波動。
  • 地緣政治風險及貨幣波動(如日元對美元貶值)可能影響跨國企業利潤及資本流動。

其他觀點:

  • 部分專家認為此次貿易協議為美日雙方在亞太地區建立戰略先例,長遠而言將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但同時需警惕美國對其他貿易夥伴的關稅政策變動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
  • 市場分析指出,儘管關稅下降利好汽車股,但更深層次的產業結構性改革仍需時間,投資者應關注政策執行情況及全球經濟復甦節奏。
風險提示及免責聲明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任何個人投資建議,亦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情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