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利用《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推行大規模關稅行動的合法性質疑持續發酵。近日,聯邦巡迴上訴法院於7月31日開始對涉及特朗普關稅的案件「V.O.S. Selections訴特朗普」進行庭審口頭辯論,部分法官對特朗普是否有權在未經國會批准情況下全面啟動該法下的關稅措施表示懷疑。
該案件由包括五家小型企業及12個州政府聯合提出,控訴特朗普超越其根據IEEPA所應具備的權力範圍,違憲推行針對全球逾200國家的進口關稅。自2025年5月美國國際貿易法院裁定這些關稅措施非法以來,政府已上訴至聯邦巡迴法院,目標最終將由美國最高法院裁決。
司法質疑緊急權限解讀
庭審過程中,法官們聚焦於IEEPA授權範圍是否包括徹底改寫國會制定的關稅時程。法官Timothy Dyk表明,IEEPA條文並未明文授權總統全面制定關稅,且國會多年來持續制定詳細貿易關稅標準,難以認同總統的擴權說法。
前美國代理檢察長Neal Katyal警告指出,若允許特朗普政府的詮釋得逞,總統將擁有「宛如獨裁者」的權力,隨時可借國際緊急狀態宣稱,無限制推動經濟政策,對美國體制構成嚴重威脅。
關稅制度與貿易談判挑戰
目前特朗普所宣佈的「解放日」關稅政策覆蓋全球大部分國家,按計劃將於8月1日生效,但考慮到法庭持續爭議,實際實施面臨不確定性。若法院判決政府在此案中敗訴,可能迫使關稅繳納暫停並延後執行,甚至導致整體美國貿易策略遭受重大打擊。
由於該關稅措施涉及對多個對外貿易夥伴徵收普遍高達10%或更高的稅率,此案的最終定奪對未來美國國際貿易政策走向及全球供應鏈穩定性均具深遠影響。
法律後續與市場反應
法律界人士指出,此案無論結果如何,預料都將上訴至美國最高法院,成為檢視行政部門緊急權限與國會立法權力分立的重要案例。司法部成員及業界均密切關注審判進度,並視此判決為評估未來美國關稅政策合理性及穩定性的關鍵指標。
此外,若特朗普政府敗訴,配合其權力受限,則可能暴露美國在國際貿易協議中的談判弱勢,並增加國際爭端與貿易摩擦風險,市場避險情緒或將上升。
參考資料:CBS News報導、NBC新聞、Forbes、Tax Foundation、New York Post、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公告及相關法律文件
市場重要性與影響評估: 高度影響 —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利用《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推行大規模關稅措施的合法性正面臨關鍵司法審理,涉及跨國貿易政策及全球供應鏈穩定性。
影響範圍: 全球 — 涉及超過200個國家與地區的進口關稅政策,影響國際貿易格局及多國企業經營環境。
影響時長: 中短期至長期 — 司法審理結果可能在3-12個月內明朗,但因案件預計將上訴至美國最高法院,相關不確定性及政策影響將持續超過12個月。
市場敏感度: 部分已反映於市場,但司法結果仍具高度不確定性,市場對最終判決及其對全球貿易政策的深遠影響仍低估。
投資策略:
- 短線 (0-3個月):建議關注貿易敏感行業如美國進口依賴較高的消費品及工業原材料板塊,利用相關ETF如iShares MSCI USA ETF (EUSA)調整持倉,謹慎應對司法不確定性引發的波動。
- 中線 (3-12個月):布局受益於全球貿易正常化及政策明朗的跨國企業,特別是供應鏈多元化及貿易順差國家企業,推薦追蹤SPDR S&P Global Trade ETF (GTRA)及亞太區出口導向型企業。
- 長線 (12個月以上):鑑於貿易政策可能結構性調整,建議關注供應鏈重組受益者及有能力適應多變貿易環境的科技與工業龍頭企業,如蘋果 (AAPL)、台積電 (TSM)等。
風險:
- 司法審理結果不確定,若法院支持特朗普政府,關稅措施將繼續,可能加劇全球貿易摩擦與市場波動。
- 若法院判決關稅措施違法,短期內可能引發市場對美國政策不穩定性的擔憂,影響相關行業估值。
- 國際貿易談判及地緣政治風險加劇,可能導致市場避險情緒升溫及資本流動波動。
其他觀點:
- 部分法律專家認為IEEPA授權範圍不明確,總統無權無限期推行全球性關稅,預計最終由美國最高法院裁定,成為未來貿易政策重要判例。
- 市場亦有觀點認為,關稅措施本質為談判工具,短期內或促使貿易夥伴回到談判桌,長期看有助於形成更公平的貿易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