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頭本週財報齊發 投資者聚焦市值高低與未來展望

微軟、Meta、蘋果和亞馬遜等四大科技巨頭將於本週兩日內相繼公布財報,總市值高達11.3萬億美元,其業績表現將成為標準普爾500指數能否持續上升的關鍵考驗。

本輪財報季開局穩健,但市場焦點已轉向兩家公司:微軟與Meta將於週三公布業績,蘋果及亞馬遜則緊隨其後於週四發佈。這些財報將讓投資者得以一窺電子設備、軟件、雲端計算及電子商務等業務的健康狀況。

這四家公司合稱「Mag7」,合計市值約占標普500指數的五分之一。特別是Meta與微軟,為今明兩年標普500指數漲勢的最大引擎。隨著市場估值上升,投資者關注的不僅是是否超出預期,更在於它們對未來幾季業績的展望。

State Street Investment Management首席投資策略師Michael Arone指出:「尤其是這七大科技巨頭現在必須展現真實且亮眼的業績,才能讓這股多頭行情持續下去。」

業績預期雖有所下調但壓力依然存在

儘管本財季的業績初現強勁,依據媒體報導,在已公佈財報的標普500指數成份股中,約有82%的公司盈利超預期,市場期待有望締造近四年來最優秀的季度表現。基準指數在財報季開始兩週內已上升約4%。

不過,分析師指出,過去數月業績預期的大幅下調,主要因投資者對稅務影響消費支出及利率上升感到擔憂,導致大型科技股盈利預測同樣被調低。

統計數據顯示,「Mag7」第二季盈利同比增長預估為16%,低於三月底的19%;同期標普500指數盈利預期為4.5%,亦低於三月的7.5%。

儘管如此,這些科技股價格的上升意味著市場對它們的實際期望值仍然較高。Ameriprise Advisor Services首席市場策略師Anthony Saglimbene認為,許多企業需要交出正面樂觀的業績,證明其高估值的合理性:

「它們很可能必須展示今年剩餘時間或下一季的積極前景,不管是重申還是上調業績指引。」

今年以來,人工智能再度成為區分股市贏家與輸家的主題。Meta、微軟和英偉達等公司帶動標普500指數今年來約半成的漲幅,蘋果部分因在AI技術布局上進展不如預期而股價表現疲弱。

這種分化在上週財報中表現得淋漓盡致:Alphabet在強勁盈利帶動股價上漲,而特斯拉因電動車銷售前景不明朗而出現股價波動。因此,投資者將密切關注科技巨頭的資本支出計劃。眾多公司加大對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的投入,使英偉達、超微及微軟等計算設備製造商成為今年表現最佳的股票之一。

資本支出與「變現」的考驗

所有跡象均顯示,科技巨頭的資本支出熱潮將持續。據分析師平均預期,微軟、Alphabet、亞馬遜與Meta本財年資本支出總額預計達3170億美元,並將於2026年繼續攀升至約3500億美元。

近月來,投資者對此激進投資策略已有所回報,Meta股價今年已上漲逾22%。然而Morningstar美洲區首席策略師Gabriela Santos指出,投資者最終仍需看見回報:

「投資者越來越直接地表明,要『拿出真金白銀來檢視』。在現有估值水平,特別是對大型科技股而言,我們需要看見實際變現,而不只是對未來承諾的期待。」

儘管「Mag7」估值已從4月份的低點反彈,但仍遠低於去年12月的峰值。該組合股票的預期市盈率為28倍,較標普500指數的22倍更高。

貝萊德董事總經理、兼美股基本面股票主管Tony DeSpirito認為,估值需要與其增長前景相匹配:

「大型科技股的盈利增速看似很高,但若考慮其增長性、高自由現金流和穩健的資本回報率,在許多情況下,它們的定價具有吸引力。」

風險提示及免責聲明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未考慮個別用戶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用戶應自行評估本文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參考資料: Bloomberg、CNBC、SP Global、Microsoft 投資者關係網站、Yahoo Finance

市場重要性與影響評估: 高影響 — 主要科技巨頭(微軟、Meta、蘋果、亞馬遜)財報發布,影響標普500指數整體走勢,涉及人工智能及資本支出趨勢。
影響範圍: 全球 — 這些科技巨頭市值合計約11.3萬億美元,對全球股市尤其是美股影響深遠。
影響時長: 中長期 — 短期(0-3個月)受財報波動影響,中長期(3-12個月及12個月以上)受人工智能投資及資本支出持續增長驅動。
市場敏感度: 部分已反映於股價,但人工智能商業化及資本支出規模持續增長的潛力仍被低估。

投資策略:

  • 短線 (0-3個月):關注微軟(MSFT)、Meta(META)及亞馬遜(AMZN)即將發布的季度財報,利用波動尋求短期交易機會。
  • 中線 (3-12個月):持續配置人工智能及雲計算相關龍頭股,如微軟(MSFT)、Alphabet(GOOGL)、Meta(META)及英偉達(NVDA),受益於AI資本支出提升與雲端服務需求增長。
  • 長線 (12個月以上):看好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科技巨頭結構性增長,建議持有標普500科技板塊ETF(如XLK)及專注AI主題ETF(如BOTZ),把握未來技術變革紅利。

風險:

  • 地緣政治風險及中美貿易摩擦可能影響科技巨頭中國市場收入及供應鏈。
  • 高資本支出持續性不確定,若2025年資本支出放緩,可能影響股價動能。
  • 宏觀經濟波動導致消費和企業IT支出減少,壓縮利潤預期。

其他觀點:

  • 部分分析師提醒投資者需「拿出真金白銀」檢視科技股估值與實際業績,避免過度依賴未來預期。
  • 專家認為科技股盈利增速雖高,但需配合自由現金流及資本回報率評估其估值合理性。
風險提示及免責聲明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任何個人投資建議,亦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情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