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供應核查傳聞致煤炭股停滯,政策整頓助推市場回穩

2024年7月22日,煤炭板塊午后集體遭遇大幅下跌,焦煤、焦炭等主力合約雙雙下挫,涉及焦煤業、山西焦煤、昊華能源、灣安環能、山煤國際及淮北礦業等多隻煤炭股。當日期貨價格也有所回落,主力焦炭合約午后開盤後累計跌幅分別達到1697.5元/噸及1048.5元/噸。

消息面上,傳出一則關於“煤礦生產核查”的通知在市場流傳。該通知稱,國家能源局綜合司近日發布《關於組織開展煤礦生產情況核查促進煤炭供應平穩有序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指出,2024年以來,全國煤炭供需形勢整體寬鬆,價格持續下行。部分煤礦企業因“以量補價”,超規模生產,嚴重擾亂煤炭市場秩序。此次核查聚焦山西、內蒙古、安徽、河南、貴州、陝西、寧夏、新疆等8省(區)部分參與聯合試運轉的煤礦生產核查。

澎湃新聞記者向中國煤炭運銷協會了解後獲悉,該通知內容屬實,但核查具體開展時間尚未確定。

具體核查內容包括:一是2024年全年原煤產量是否超過公告產能(其中已納入聯合試運轉的煤礦按公告設備規模為準);二是企業集團公司在安徽2025年1至6月的單月原煤產量是否超過公告產能10%;三是煤礦在安徽2025年季度、月度生產計劃是否存在不均衡、不合理的情況。

浙江商證報告指出,目前煤炭行業供給再度過剩,企業陷入低效惡性競爭,政府強調“反內卷”,預期隨後會推出相關政策,以限產、優化產能、抑制低價競爭等措施,改善行業困境,推動行業供需平衡。

市場層面來看,今年以來,全國煤炭供需形勢整體寬鬆,煤炭平均價格持續下行。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原煤產量達24億噸,同比增長5.4%;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原煤產量4.2億噸,同比增長3%,增速較5月份回落1.2個百分點,日均產量達1,404萬噸。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早在7月14日,中國煤炭運銷協會就發文強調,“煤炭企業要守住安全穩定底線,科學把握生產節奏,提升煤炭供給質量。加強行業自律,整治內卷式競爭,促進煤炭市場供需平衡。”

該機構指出,當前行業內外環境急劇變化,煤炭企業需充分認識煤炭供需形勢錯位失衡的嚴峻性和複雜性,嚴格落實電煤中長期合同制,強化用戶分級分類評估管理,完善合同失信約束措施,推動合同兌現,維護電煤中長期合同制嚴肅性。

光大證券表示,隨著夏季用電高峰來臨,動力煤需求季節性回升。疊加“反內卷”整治政策推進,煤炭行業中長期預期向好,目前煤價已處於區間性底部。

根據官方公告,2024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及二氧化碳排放預計分別下降2.5%左右及3.9%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源消耗下降約3.5%,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約18.9%,重點領域及行業節能減排目標形成節能量約5000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約1.3億噸。

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佔比預計達到20%左右,重點領域及行業節能減排目標形成相應節能量和減排量,力求完成“十四五”節能減碳約束指標。

參考資料:中國國家能源局發布的2024-2025年節能減碳行動方案、中國煤炭運銷協會公告、浙江商證報告、光大證券研究報告、國家統計局數據整理

市場重要性與影響評估: 高影響 — 中國政府對煤炭供應進行核查及政策調整,涉及煤炭產量管控、供需平衡及價格穩定,對煤炭行業及相關市場具顯著影響。
影響範圍: 地區性(中國及亞太區域)
影響時長: 中線(3-12個月)至長線(12個月以上,結構性趨勢)
市場敏感度: 部分因素尚未完全反映於市場,尤其是核查結果及後續政策執行力度,市場對煤炭供應過剩及價格下行的擔憂可能被低估。

投資策略:

  • 短線(0-3個月):關注煤炭價格波動及煤炭相關股價調整,尤其是受核查消息影響的煤炭企業,如中國煤炭能源(601898.SH)及山西焦煤(000983.SZ),利用價格回調尋求短期交易機會。
  • 中線(3-12個月):考慮煤炭供應整頓及政策推動下,煤炭行業供需逐步穩定,建議配置煤炭及煤化工相關ETF或股票,關注具備優質資產及成本控制能力的龍頭企業,並留意煤炭轉型相關新能源企業布局。
  • 長線(12個月以上):鑒於中國能源結構轉型及碳中和目標,煤炭需求預計逐步下降,建議逐步減持傳統煤炭資產,增配新能源(如風電、光伏)及清潔技術相關標的,如全球新能源ETF(例如:ICLN、PBW)及中國新能源龍頭公司。

風險:

  • 政策執行不確定性:核查具體結果及後續限產、優化產能政策細節尚未完全明朗,可能導致市場波動加劇。
  • 煤炭需求不確定性:受氣候、經濟增長及新能源發展影響,煤炭需求可能出現波動,影響價格及企業盈利。
  • 全球能源轉型壓力:國際及國內環保政策趨嚴,煤炭行業面臨長期結構性下行風險。

其他觀點:

  • 部分分析認為此次核查為試點性質,短期內難以推動行業大規模結構性變革,但有助於遏制過度產能與惡性競爭,促進市場秩序恢復。
  • 專家指出,煤炭行業的轉型升級需依賴技術進步及政策支持,未來煤炭與新能源協同發展將成為趨勢。
風險提示及免責聲明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任何個人投資建議,亦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情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