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承諾採購7,500億美元美國能源 市場面臨現實挑戰

據最新報導,歐盟在與美國達成的貿易協議中,承諾將從美國採購高達7,500億美元的能源產品,包括液化天然氣(LNG)、石油和核燃料,但此一規劃面臨嚴峻的現實挑戰。

分析普遍認為,此目標遠超過歐盟對美能源的進口需求及美國的出口能力,實現可能性極低。關鍵問題在於歐盟無法控制其企業的進口行為,即使政治層面介入,市場仍將主導能源流向。

根據最新貿易協議,歐盟每年承諾從美國採購約2,500億美元的能源產品,2024年目標為約650億歐元(約760億美元),意味著需要超過三倍的成長幅度。

市場分析師警告,該承諾不僅缺乏操作可行性,也可能導致全球能源價格上漲,影響歐美國內能源成本。Kpler高級LNG分析師Arturo Regalado指出,協議擬定的能源貿易規模”超出市場現實”。

不切實際數字——歐盟需求與美國供給巨大鴻溝

根據荷蘭合作銀行的分析,達成每年2,500億美元目標需歐盟從美國進口約67%的能源需求,基於2024年數據,歐盟自美國進口能源產品總額約為650億歐元,其中液化天然氣約200億歐元(3500萬公噸),石油及石油產品約440億歐元。

即使全部LNG採購集中自美國,按2024年價格估算,總額仍只能達到400至500億歐元,意味著俄羅斯、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卡塔爾、尼日利亞甚至挪威等供應國需放棄歐盟市場份額,同時美國政府亦需優先指示出口商考慮歐洲市場。

更關鍵的是,美國2024年對全球所有買家的能源出口總額僅3180億美元。根據歐盟統計數據,美國出口歐盟的石油、LNG及煤炭等固態燃料約760億美元,該數字較三倍增長目標明顯不符。

政治意願能否改變市場力量?

即便有政治意願,市場仍將主導能源流向。歐盟官員表示,目標”並非空口說白話”,但需依賴美國的石油和LNG基礎設施、進口通路及運輸能力投資。

一個核心問題是歐盟無法控制企業進口行為。歐盟官員承認,自己並未公開承諾購買這些能源,因為歐盟不會直接購買能源,而是由企業完成交易。大部分石油由私營公 司進口,天然氣則由私營與國有企業混合進口。歐盟委員會可整合LNG需求以談判更佳條件,但無權強制企業購買燃料,這完全屬於商業決策。

能源市場分析師Andreas Schröder和Ajay Parmar於媒體評論中指出:「完全不切實際。若要歐洲承擔如此高額的美國LNG非市場反應價格,必須接收大量LNG,超出其處理能力。」

能源轉型與市場競爭的雙重挑戰

提高對美國能源進口的承諾加劇全球能源市場競爭。媒體指出,其他國家也需美國能源供應,並且在談判中承諾購買更多。日本上周同意擴大美日貿易協議中的能源出口,韓國表達對投資及採購阿拉斯加LNG項目的興趣。

此外,歐盟增加燃料採購計劃與邁向清潔能源轉型的預期需求相矛盾。Schröder與Parmar表示:「歐盟並未增加從美國進口石油的主要需求,事實上石油需求已在數年前達峰值。」

荷蘭合作銀行認為,最可能結果是歐洲加大參與美國LNG項目,是協議的功勞,而非承諾必然實現。歐洲公司或投資美國終端設施,以確保未來供應並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依賴,但這不會在五年內實質改變市場格局。

風險提示及免責聲明
市場存在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亦未考慮用戶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用戶應自行評估並承擔責任。

參考資料:歐盟官方公告、Kpler數據、荷蘭合作銀行分析報告、IEA歐盟能源報告、CNBC及彭博社相關報導

市場重要性與影響評估: 高影響 — 歐盟承諾在未來三年內向美國採購高達7500億美元的能源產品,涉及液化天然氣(LNG)、石油及核燃料,該承諾大幅提升歐盟能源對美國的依賴,並可能引發全球能源市場結構性變化及價格波動。市場分析普遍認為該目標實現難度高,且存在供應鏈及執行風險。
影響範圍: 全球 — 涉及歐盟、美國及其他能源供應國,影響全球能源供應鏈與價格。
影響時長: 中長期 — 3至12個月至12個月以上,因協議涵蓋三年期,且牽涉能源市場結構調整。
市場敏感度: 部分已反映於市場價格,但市場普遍低估執行難度與供應鏈限制,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投資策略:

  • 短線 (0-3個月):關注美國能源出口相關企業及ETF,如Cheniere Energy (LNG)、S&P Oil & Gas Exploration & Production ETF (XOP),因市場對協議消息短期反應可能帶動股價波動。
  • 中線 (3-12個月):布局歐盟能源進口替代方案相關產業,如歐洲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營運商及基礎設施建設企業,受惠於歐盟能源多元化需求增長。
  • 長線 (12個月以上):關注全球能源轉型趨勢,投資清潔能源及能源效率提升相關產業,因歐盟同時推動能源轉型與減少對俄羅斯能源依賴,預計能源結構將持續調整。

風險:

  • 執行風險:歐盟無法有效控制企業進口行為,且美國能源出口能力及供應鏈限制可能導致目標難以達成。
  • 價格波動風險:全球能源市場供需不平衡可能加劇價格波動,影響相關企業盈利。
  • 地緣政治風險:俄烏衝突及其他地緣政治事件可能影響能源供應安全與市場預期。

其他觀點:

  • 部分專家認為該承諾更像政治宣言,缺乏具體執行細節,市場仍需觀察後續政策及企業實際行動。
  • 能源分析師指出,歐盟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及多元供應來源,才能真正降低對俄羅斯能源依賴,否則短期內難以實現供應安全。
風險提示及免責聲明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任何個人投資建議,亦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情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