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歷史性選舉失利後,日本首相石破茂的政治生涯正處於一線危機。
於日前參議院選舉中,他所領導的自民黨聯盟遭遇重挫,失去了對參議院的控制權。然而,據官方報導,石破茂表明將持續執政的意願,強調必須清醒認識國家責任,並作為國會第一大黨的使命繼續履職。
面對物價上漲的背景,日本民眾尤其是年輕選民的不滿情緒日益高漲,逐漸轉向民主派的小黨派。本次選舉失利,令外界普遍推測石破茂可能很快成為日本政壇“旋轉門”首相的另一注腳,其任期或將難以超過一年。
為回應黨內日益增長的辭職壓力,石破茂將公眾視線引向他所謂的“緊迫問題”,其中首當其衝就是與特朗普政府的貿易談判。他將這些談判視為避免美國對日本加增報復性關稅的關鍵,試圖以此為籌碼爭取寶貴時間。此策略能否奏效,很可能在未來數周內見分曉。
懸於眉睫的貿易談判
對於石破茂而言,與美國的貿易談判是其目前繼續執政的最重要理由。報導指出,日本首席談判代表赤澤亮將於週一開始訪問美國,進行談判,試圖在關稅問題上取得突破。
談判核心聚焦於汽車及零部件的行業關稅,此議題正好對日本支柱產業—汽車業的利潤構成重大衝擊。據中央電視台報導,特朗普政府於7月16日宣示將自8月1日起,對日本進口商品徵收25%的關稅。面對此一威脅,石破茂在黨內的回應已顯不滿。
東京大學知名政治問題專家Katsuyuki Yakushiji表示,8月將是決定石破茂命運的關鍵月份。他指出:“若屆時石破茂未能交出具體成果,要求辭職的聲音可能會越來越大。”
歷史重演與“辭職倒計時”
歷史似乎正在重演,過往的先例對石破茂極為不利。過去三位失去參議院多數席位的自民黨首相,均在兩個月內黯然下台,其中包括2007年首次擔任首相的安倍晋三。
當年,安倍晋三於7月選舉失利,嘗試於8月重組內閣以挽回頹勢,但最終在9月辭職。巧合的是,18年前的石破茂亦是黨內最嚴厲批評者之一,他當時曾要求安倍若無理據留任就主動辭職。週一,面對媒體詢問此事,石破茂清楚回憶過往言論。
日本預見(Japan Foresight)創辦人Tobias Harris分析,日本政壇“似乎已陷入一場政治危機”,並且沒有反對黨願與石破茂組建聯合政府。他補充說:“未來一兩天內,可觀察反對者是否能聚集足夠力量逼迫他下台,但這種局面難以持續。”
自民黨的“品牌危機”
此次選舉失利暴露的不只是石破茂個人的領導危機,更是執政的自民黨深層次的“品牌危機”。正如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日本與亞洲貿易主管、前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會談代表David Boling所言:
“自民黨是一個疲態盡顯的政黨,存在品牌問題。坦率地說,許多日本選民認為它由脫離現實的老年男性組成。”
選舉結果顯示,選民正尋求改變。儘管主要反對黨立憲民主黨承諾化解消費稅問題,但許多年輕選民選擇了國民民主黨,後者承諾動員年輕人口提供更多實際收入。同時,一些保守派選民則流向了高市早苗這位“日本第一”旗手參政黨。
石破茂是自民黨的選擇,但非多數民眾的選擇。選民們希望減少消費稅以緩解物價上漲帶來的痛苦,這正是現任政府難以有效解決的問題。
誰是“後石破時代”的接班人?
隨著石破茂政治地位動搖,誰將成為其繼任者成為焦點。Tobias Harris認為,一位成功的接班人必須具備四大關鍵特質:贏回右翼選民、吸引年輕群體、有能力在談判桌上與特朗普抗衡,以及重建一個能贏得選舉的執政聯盟。
黨內一些熟悉面孔,如前首相岸田文雄以及去年黨內爭鬥中輸給石破茂的高市早苗,被認為難以滿足所有條件。外界普遍認為,他們的回歸更像是向後看,高市早苗的登場甚至可能被視為“安倍經濟學II”,而非進步的改變。
歐亞集團David Boling建議,自民黨應將目光投注於更年輕的政治人物,例如保守派前經濟安全保障擔當大臣小林鷹之,或透過快速行動幫助穩定米價,被稱為“米大臣”的小泉進次郎。
Boling認為,小泉進次郎不僅自身表現出色,還繼承了其父、前首相小泉純一郎的改革派形象;25年前他便協助自民黨重塑品牌形象。如今自民黨再次亟需一場品牌創新。
“我認為這個新品牌需要一張更年輕的面孔。是小林?還是小泉?”Boling表示,“我認為小泉的可能性比小林更大。”
市場重要性與影響評估: 高影響 — 日本首相石破茂於2024年10月大選失利,導致自民黨失去國會多數控制權,政治局勢動盪,且正值與美國進行關稅談判的關鍵時刻,可能影響雙邊貿易政策及日本經濟走向。
影響範圍: 地區性(亞洲-美國貿易關係)及本地(日本國內政治經濟)
影響時長: 中線(3-12個月)至長線(12個月以上,結構性政治及經濟趨勢)
市場敏感度: 部分已被市場消化,但政治不確定性及貿易談判結果仍存在低估風險投資策略:
- 中線(3-12個月):關注日本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因關稅談判核心即為汽車關稅,相關企業如豐田汽車(TYO:7203)、本田(TYO:7267)可能受政策影響波動;可考慮透過日經225 ETF(例如:EWJ)布局,捕捉市場反應。
- 短線(0-3個月):關注日元匯率波動,政治不確定性推升日元走強,適合利用貨幣避險工具或日元資產短線操作。
- 長線(12個月以上):留意日本政治新格局對經濟政策的長期影響,特別是消費稅及利率政策,投資者可關注日本高股息股票及防禦性行業ETF以分散風險。
風險:
- 政治不穩定持續,石破茂可能無法有效組建穩定政府,政策推行受阻。
- 美日關稅談判不確定性高,若無法達成協議,將加徵25%關稅,影響日本出口競爭力及相關產業盈利。
- 日本國內通脹壓力與民眾消費意願低迷,可能拖累經濟增長。
其他觀點:
- 部分分析師認為石破茂留任可能延長政治不確定期,但因缺乏替代領導人,短期內市場將維持觀望態度。
- 有觀點指出,日本自民黨內部需進行品牌重塑,吸引年輕選民支持,未來政治改革將是關鍵。
- 美國對日本貿易逆差的壓力持續,雙方可能在技術及服務領域尋求妥協,影響未來貿易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