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執政聯盟在參議院選舉中遭遇歷史性敗北,自民黨元幹事長石破茂的政治前景不明朗。執政聯盟雖握有約半數議席,但未能過半,使日本政治格局面臨調整壓力,特別影響正在進行的日美貿易談判。
2024年7月20日舉行的第27屆日本參議院選舉結果顯示,由自民黨及公明黨組成的執政聯盟僅獲得46席,未能達成過半數124席門檻,這是自1955年自民黨成立以來首次未能過半。
石破茂明確表示將繼續執政意願,強調「必須清醒認識到國家肩負的責任,並持續履職」,但自民黨內部對於他的支持度明顯降低。
另有焦點為新興右翼政黨「參政黨」的異軍突起,日本民調顯示選民對通膨與移民問題關注度高漲,參政黨主張限制移民並提倡「日本人優先」政策,迅速崛起並成為第四大政黨,此一政治變化被視為日本政治進一步右傾化的信號。
分析指出,選舉結果或將引發政治運作更廣泛的震盪,特別對日美貿易談判尤為敏感,如汽車及農業等敏感產業的談判進程可能受到拖累。
執政聯盟失去控制權 石破茂政府陷入危機
執政聯盟在參議院失去過半席位,可視為重大打擊。根據最新投票數據,截至7月21日凌晨,自民黨與公明黨合計僅得46席,加上非改選席次共121席,仍不足過半的248席議會總席次。
這是繼去年10月眾議院選舉及今年6月東京都議會選舉後,執政聯盟再次面臨的重大挫敗,造成政府施政前景蒙上陰影。
臺媒《環球時報》引述日本《日本經濟新聞》分析,石破政權面臨信任考驗,政局不明朗,未來可能出現聯合政權重組甚至更複雜的政治局面。自民黨過去因參議院選舉連番失利,曾多次引發首相更迭。
不過,日本首相任命須在參議院選舉後30天內完成,若石破辭職,將由新組成的參議院與眾議院提名新首相。若能連任,石破恐成日本史上任期最短首相。
然而,參議院選舉後不進行首相指名選舉,意味即便聯盟未能過半,現任首相仍可能持續執政。
考慮到美國拜登政府將於8月1日推動關稅措施,為維持日美關稅談判連續性,日本或將選擇由石破續任首相,但其政治權基礎勢必被削弱。
通膨與移民問題加劇對關稅談判憂慮
石破派內支持率已下降至20.8%,創近年新低,陷入日本政治所謂的「危險水域」。媒體分析認為,石破政府失利源於未有效回應選民核心民生訴求。
2024年6月日本核心消費物價指數同比升3.3%,遠超日本銀行2%的目標,民眾成本壓力嚴重,而政府相應措施效果有限。
民粹排外政黨異軍突起
在此背景下,主張「日本人優先」的參政黨在此次選舉中異軍突起,預計可獲得10至22議席,遠超過以往最多1席。該黨以排外及民粹風格吸引大量支持,近期街頭演講經常聚集龐大支持者。
日本雅虎網站指,儘管參政黨言論常遭反對,但無法否認其激烈言論引發社會明顯排外情緒。除參政黨外,其他右翼政黨支持率亦在上升,如主張「日本第一主義」的日本第一黨,支持限制移民。媒體調查顯示,近49%選民贊成或略為贊成強化外國人限制措施。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綜合戰略研究室主任盧昶表示,這種民粹排外趨勢非短期現象,而是日本社會在經濟泡沫崩潰後長期低增長帶來的社會衝擊反映。
選舉失利或拖累日美貿易談判
媒體分析認為,石破政權地位被削弱,可能難以服眾支持與美國達成農業及汽車等敏感領域的貿易協議。目前日美談判已陷入困境,特別是汽車關稅問題。
日本正尋求減免特朗普之前對進口汽車徵收的25%關稅,此舉對日本汽車製造商利益有利,但未必獲美方完全接受。美國哈德遜研究所日本部副主任William Chou指出,石破茂正尋求大幅降低甚至完全免除關稅,但此舉也被解讀為偏軟立場。
分析指出,日本或於三年內迎來第三位首相。面對美國關稅施壓,自民黨內恐無人願擔任首相職務,石破或會以「關稅談判正進行中」為由繼續任職,但其支持率持續走低,日本政治的「混亂時代」恐才剛開始。
參考資料:
新華網、日本經濟新聞、環球時報、《經濟日報》綜合報道
市場重要性與影響評估: 高影響 — 日本執政聯盟在2024年參議院選舉中失去過半控制權,首相石破茂政治前景不明,且美日貿易談判受政治不穩影響,特別是汽車及農業等敏感產業的關稅談判可能受阻,對金融市場和國際貿易關係具顯著影響。
影響範圍: 區域(亞太地區)及全球 — 日本政治變動影響國內政策及與美國的貿易談判,進而波及全球供應鏈與金融市場。
影響時長: 中線(3-12個月)至長線(12個月以上) — 政治不確定性及貿易談判持續,可能延續影響市場情緒與政策方向。
市場敏感度: 部分已反映於市場,但政治不穩及貿易談判風險仍被低估,尤其是汽車關稅議題可能帶來新的波動。
投資策略:
- 短線(0-3個月):關注日圓匯率波動,利用日圓相關ETF如iShares Currency Hedged MSCI Japan ETF (HEWJ)作為避險工具。
- 中線(3-12個月):謹慎評估日本汽車及農業相關股票(如豐田汽車 7203.T、日產汽車 7201.T)及供應鏈企業,因美日關稅談判不確定性可能影響盈利。
- 長線(12個月以上):考慮日本政治結構調整後的政策走向,布局受惠於政策支持的基建及科技創新板塊,並關注亞洲區域供應鏈重組帶來的機會。
風險:
- 政治不穩導致政府施政效率下降,可能延緩經濟改革及貨幣政策正常化進程。
- 美日貿易談判僵局加劇,汽車及農產品關稅提高,影響相關企業盈利及市場信心。
- 反移民及右翼政黨崛起可能加劇社會分裂,對外資投資環境產生負面影響。
其他觀點:
- 部分分析認為石破茂若能持續任職,可能推動更積極的國防及地區安全合作,長期利好防衛產業。
- 亦有觀點指出,政治多元化及反對派勢力增強將促使政策更加協商與穩健,減緩激進改革帶來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