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市場債券利差逼近2007年低點 投資者信心回升

隨著傳統避險資產美元利差的吸引力下降,投資者大量流入新興市場債券,推動高評級新興市場政府和企業債券相對美元利差下降至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

最新數據顯示,投資級新興市場國家債券對美元的利差已下跌1.04個百分點,企業債券的利差則為1.1個百分點。此利差標誌主權債券利差達到自2007年以來的緊縮底部,而企業債利差亦接近特朗普當選前的低點。

這一趨勢表明,投資者對特朗普反覆無常的貿易戰可能對新興市場造成的潛在負面影響憂慮減弱,轉而關注這些國家逐步改善的經濟狀況。同時,特朗普對俄羅斯的制裁以及美國政府債務上限的談判升溫,也促使投資者對美元保持謹慎態度。

美國銀行全球新興市場固收策略主管David Hauner指出,”傳統安全資產已不如以往安全,這是推動人們進入信用市場(包括新興市場)的因素之一。”他同時指出,強勢的全球股票市場及美元回落也提供了支持。

摩根大通新興市場債券指數(包含投資級及高收益債券)的整體利差已從今年4月的3.9個百分點收窄至略高於3個百分點,為2020年初以來的最低水平。新興市場主權債券和企業債券分別提供7.3%和6.3%的收益率,對比下,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4.3%。

高評級發行國增加 促進債券市場擴容

市場受到高評級海灣國家成為債券常規發行者的帶動。例如沙特阿拉伯有望連續第二年成為新興市場債務最大發行國,因該國利用寬鬆債務市場度過油價低迷時期提供資金支持其“重大項目”。

瑞銀資產管理新興市場及亞太區固收主管Shamaila Khan表示:“新興市場投資級利差相對歷史水平確實偏緊,但近年區域信用評級質素顯著提升。”

全球投資者加速布局

利差收窄也反映高質量信用在新興市場與發達市場之間日益流動。Aviva Investors新興市場債務聯席主管Aaron Grehan指出:“過去兩至三年,我們見到全球投資者在新興市場(尤其是投資級)參與度不斷提升。”

Hauner補充:“新興市場多年間一直遭遇嚴重低配。如果投資者持有較少,他們將有更多空間在信用部位中增加對新興市場的投資,減輕風險暴露。”

然而,部分分析師認為投資者的樂觀幾乎未考慮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快速下滑或美國關稅談判緩慢的潛在風險。

摩根大通新興市場固收策略主管Jonny Goulden表示,儘管美國經濟數據可能好於預期,但“若經濟衰退風險維持較低,利差不會有太大收窄空間;但若衰退風險再度出現,利差可能明顯擴大。”

風險提示及免責聲明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亦未考慮個別用戶特殊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用戶應考慮本文中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市場重要性與影響評估: 高度影響 — 新興市場國家及企業債券收益率利差降至2007年以來低位,顯示投資者信心回升,且市場資金大量流入,反映對新興市場經濟改善的預期以及對美元利差的敏感調整。
影響範圍: 全球 — 影響涵蓋新興市場(亞洲、拉美、非洲等)與主要發達市場(美國債券市場及美元走勢)互動。
影響時長: 中長期 — 3至12個月(市場流動性與利差調整持續),並可能延續至12個月以上,因為經濟基本面與貨幣政策趨勢支持新興市場債券的結構性吸引力。
市場敏感度: 部分已反映於價格中,但仍有低估空間 — 利差收窄已反映市場資金流入及對經濟改善的預期,但部分分析師認為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及美國貨幣政策不確定性仍可能造成波動,投資者樂觀情緒尚未完全消化潛在風險。
投資策略:

  • 短線 (0-3個月):關注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ETF,如iShares J.P. Morgan USD Emerging Markets Bond ETF (EMB),利用利差收窄行情獲利,警惕美國利率波動風險。
  • 中線 (3-12個月):增持新興市場投資級公司債券,特別是信用評級提升且經濟基本面穩健的亞洲及拉美國家企業債,如Vanguard Emerging Markets Government Bond ETF (VWOB);同時關注美元走勢及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變化。
  • 長線 (12個月以上):布局結構性新興市場債券資產配置,利用全球經濟軟著陸及美聯儲逐步降息預期,持續受惠於利差壓縮和信用品質改善帶來的收益優勢。

風險:

  • 美國聯儲貨幣政策不確定性,特別是利率維持高位或升息,可能導致新興市場資金外流及利差擴大。
  • 全球經濟成長放緩或衰退風險,可能削弱新興市場債券的信用風險承受能力。
  • 地緣政治風險及部分新興市場國家財政狀況不穩定,可能造成信用評級下調與債券價格波動。

其他觀點:

  • 部分分析師認為目前投資者對新興市場債券的樂觀情緒未充分考慮全球經濟放緩及美國稅務政策談判的不確定性,建議保持謹慎並密切關注宏觀經濟指標。
  • 亦有觀點指出,新興市場企業債券相對主權債券估值更具吸引力,且隨著發行量增加,市場流動性改善,有利於中長期收益表現。
風險提示及免責聲明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任何個人投資建議,亦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情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