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資產管理力挺歐洲股 市:投資三大疑慮可望化解 股市仍有上升空間

摩根資產管理策略師看好歐洲股市,反駁市場對歐股前景的三大質疑,堅持認為2025年將是歐洲股市表現優異的一年,並有望跑贏美股。

近期華爾街大行對歐股評價偏向保守,認為美銀將歐股評級從「增持」調整到「中性」,並預計Stoxx 600指數仍有10%下跌空間,甚至跌幅可能達15%。

摩根資產管理歐洲、中東及非洲首席市場策略師Karen Ward於英國《金融時報》專欄指出,歐洲正釋放貨幣、財政和監管三重寬鬆政策組合。儘管過去十年歐股相對美股表現疲弱,但歷史數據顯示,歐洲公司曾於2000年代初至金融危機期間創造過強勁的盈利增長。

針對投資者擔憂錯過投資時機,該策略師表示現在入市尚未算晚。目前MSCI EMU基本指數預期未來12個月盈利增長為8%,投資者只需承擔約14倍市盈率,然而美股S&P 500指數預期盈利增長12%,卻需承擔22倍市盈率。

分析師認為,「歐股失落十年」持續影響投資者對歐股的看法,這種明顯的投資者悲觀情緒反而強化了歐洲股市跑贏的投資邏輯。

反駁質疑一:歐洲企業盈利能力並非天花板

投資者普遍質疑歐洲企業內在盈利增長能力,常涉及該地區資本市場分割、勞動力市場缺乏活力等結構性問題。此觀點亦反映在前歐洲央行總理Mario Draghi近期發表的競爭力報告中,認為歐洲經濟結構性受損,難以實現強勁盈利增長。

然而,Karen Ward強調,歷史數據顯示,結構性問題並未阻止歐洲企業創造可觀盈利增長。在互聯網泡沫破裂後至金融危機前期間,MSCI EMU基準中多數行業的盈利增長均超越標普500同期水平。MSCI EMU企業期間年化盈利增長率達29%,而同期標普500企業僅13%。

策略師指出,雖然解決這些結構性問題對歐洲有益,但歷史經驗表明它們並非歐洲企業盈利能力的根本障礙。

反駁質疑二:歐洲將受益於人工智能浪潮

第二個常見疑慮是歐洲市場缺乏正在利用人工智能改變世界的科技巨頭,投資者認為歐洲在前沿科技創新方面落後於美國。

不過策略師指出,儘管歐洲在技術創新前沿相對滯後,歐洲企業依然是這些科技的關鍵部件和受益者。如果歐洲企業未積極購買這些技術產品,反而會削弱美國科技公司的合理估值。

也就是說,人工智能技術的廣泛應用將為歐洲企業帶來生產力提升和盈利增長機會,而非僅僅是美國科技巨頭的專屬利益。

反駁質疑三:歐元升值與股市表現並非直接相關

第三個質疑聚焦於歐元升值可能阻礙歐洲企業盈利增長。對於歐洲出口商來說,歐元走強確實可能壓縮以歐元計價的利潤率。但歐美貿易協議雖然尚未達成,卻帶來了更高的貿易摩擦。

策略師認為,歐洲經濟復甦很可能由內需驅動,特別是家庭消費。隨著利率下降,高儲蓄率逐步回落,將推動消費增長。同時,歐洲金融企業將成為當地盈利能力的核心動力。銀行目前資本充足,能夠在更正常的利率水準下進行布局。

歷史數據也顯示,認為歐元升值必然拖累歐洲市場觀點是錯誤的。實際上,歐元升值與歐洲股市走弱往往同時出現。2000年代初至金融危機前期間,MSCI EMU以本幣計算年間跑輸標普500約5.2個百分點,同期歐元兌美元升值近40%。但對以歐元為基礎的投資者來說,MSCI EMU的年化跑輸幅度達驚人9.8個百分點。

投資時機:估值折價提供良好入場時機

越來越多投資者開始認同歐洲股市可能正處於轉折點,但同時擔心已錯過投資機會。該策略師認為這種擔憂並不必要。

從估值角度來看,歐洲股市尚未充分反映未來幾年應有的可持續且廣泛的盈利增長。分析師預計MSCI EMU公司未來一年將實現溫和約8%的盈利增長,投資者僅需承擔約14倍市盈率。相比之下,標普500預期未來12個月盈利增長12%,投資者需要支付22倍市盈率。

更重要的是,MSCI EMU的每家公司相對於其美國同行仍以高於平均水平的折價交易。即使近期股價下跌,歐洲「失落十年」負面影響投資者認知,該策略師認為這種明顯的悲觀看法反而強化了歐洲股市跑贏的投資循環。

市場重要性與影響評估: 中度影響 — 文章聚焦歐洲股市投資策略及主要疑慮,涉及宏觀經濟與市場情緒變化,對歐洲股市及相關資產有較大參考價值。
影響範圍: 地區性(歐洲為主,並涉及美國股市比較)
影響時長: 中線(3-12個月),因涉及結構性經濟調整與政策環境變化,短期市場波動亦存在。
市場敏感度: 部分已被市場反映,但投資者對歐洲股市的悲觀情緒可能過度,存在低估未來盈利增長的可能。

投資策略:

  • 中線(3-12個月):積極配置MSCI EMU指數相關ETF,如iShares Core MSCI EMU UCITS ETF(IE00B53QG562),利用歐洲市場估值折讓及潛在盈利回升機會。
  • 短線(0-3個月):關注Stoxx Europe 600指數成分股,特別是受惠於人工智能及科技創新領域的歐洲企業,捕捉反彈行情。
  • 長線(12個月以上):重點投資於受益於人工智能技術浪潮的歐洲企業,因其將提升生產力並帶動盈利增長,形成結構性利好。
  • 全球市場配置:持續關注美國S&P 500指數(標普500)優質科技股,因其盈利能力穩健,並與歐洲市場形成互補。

風險:

  • 歐元升值可能抑制歐洲出口企業盈利,並加劇市場對歐洲股市的估值壓力。
  • 全球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及關稅風險,特別是美歐貿易摩擦,可能引發市場波動。
  • 歐洲經濟結構性問題(如資本市場分割、勞動力市場缺陷)短期難以根本改善,可能限制盈利持續增長。
  • 投資者情緒過度悲觀可能導致短期股價波動,但若錯過入市良機,將損失潛在收益。

其他觀點:

  • 部分分析師認為歐洲股市「失落十年」的悲觀預期已過度反映在估值中,未來盈利增長有望超越預期,形成反轉。
  • 歐洲企業在人工智能及科技創新領域的布局將成為競爭優勢,對比美國市場,歐洲仍具備獨特機會。
  • 歐元升值與股市表現間的負相關性歷史數據顯示,兩者雖有關聯,但不一定同步下跌,需綜合考量宏觀經濟與企業基本面。
風險提示及免責聲明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任何個人投資建議,亦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情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