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正面臨政策風險反覆的疑慮,美國聯邦儲備銀行警告市場對特朗普關稅政策的淡定反應,可能會給政府進一步加稅增加空間,而持續升級的貿易戰將使美聯儲推出更謹慎的立場。預計有效關稅率可能攀升至16%或更高,投資者面臨的或將不是短期波動,而是延續至2026年的貿易風險。
關稅升級遠超市場預期
據中央電視台新聞報道,2025年7月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即日起對貿易夥伴設置新的邊境關稅,稱新關稅“由89%分階段升至125%”。關於新關稅的具體措施,特朗普表示,“關稅率可能從60%、70%到10%、20%不等”。
依據市場消息,美銀分析師2025年7月22日發表報告,預計根據過去12個月的結構計算,最新關稅公告將使美國有效關稅率上升約15個百分點至16%。此一水準遠超美銀此前預期的10%,構成明顯的上行風險。
特朗普還暗示可能對製藥及半導體行業徵收15-20%的全面關稅及行業特定關稅,進一步加劇了關稅升級所引發的上行風險。
市場對關稅公告反應淡定或成政策加碼催化劑
美銀指出,市場對關稅消息的淡定反應可能恰恰起到反向推動作用。
股市及利率市場對關稅公告幾乎未表現任何負面反應,這種冷淡態度可能促使政府進一步加碼貿易戰。在財政法案通過後,特朗普政府獲得了一定程度的緩衝空間以承受新一輪不確定性及與主要貿易夥伴緊張的再次升級。
美銀強調其結構性觀點不變,特朗普政府將就貿易、移民、防務及能源等多項議題與各國展開雙邊協商,若市場反應過於激烈,特朗普“踢踢期權”或將再度被觸發。
但不確定性衝擊可能較最初預期更持久。即使達成全面貿易協議,現行(均值保有10%或更高的基準關稅)對10%基準形勢造成上行風險。
貿易戰風險加劇 美聯儲政策空間收緊
美銀警告,有效關稅率上升5個百分點,將導致財政赤字降低50個基點,但對於仍超過GDP 6%的赤字來說,作用有限,同時也會帶來30個基點的通脹上行風險和經濟增長下行風險。
更重要的是,最新一輪關稅公告遠未成定局,自2025年7月9日至2025年8月1日的截止日期說明仍有協商空間。
關稅不確定性本身就對經濟增長構成下行風險,可能削弱“較大規模量化寬鬆”對資本支出的刺激效果。
分析師指出,即使關稅於2025年8月1日實施,因“在途”規定存在,零售商常需數月時間清理庫存,任何通關的傳導可能需更長時間才會顯現。
若2025年8月1日真的實施關稅,將增加更大且更持久的通關衝擊風險,核心PCE可能於2026年達到3.5%的峰值。
在通關預期已經惡化背景下,大規模成本推動衝擊可能誘發更多企業提價,非線性效應開始顯現,最終導致真正的滯脹。
Fed主席鮑威爾已反覆強調,美聯儲希望對政策變化的影響有更清晰的理解,若關稅制度出現額外大變化,這種清晰度可能無法獲得。
隨著滯脹衝擊可能延續至2026年,美聯儲“凍結在原地”的可能性提升,這也與美銀年內無降息的非共識預期一致。
分析師承認,若勞動力市場出現惡化,美聯儲可能被迫收緊行動。但6月就業率4.1%下滑,以及初請失業人數經歷6月季度性增長後恢復正常,暫時未見勞動力市場明顯鬆動跡象。
參考資料:中央電視台新聞報道、美銀分析報告、彭博資訊、Yahoo財經、美聯儲官方聲明
市場重要性與影響評估: 高影響 — 美國聯邦儲備局(Fed)維持利率不變並暗示2025年可能加稅,對市場交易及政策風險構成結構性影響。
影響範圍: 全球 — 美國政策變動對全球市場資金流動、利率環境及風險偏好帶來連鎖反應。
影響時長: 中長期 — 3個月至2026年以後,政策不確定性及稅率調整風險將持續影響市場。
市場敏感度: 市場對Fed利率維持已有一定預期,但對稅率大幅上調(15%-20%全面關稅及特定行業加稅)及其對經濟和企業盈利的長期影響仍明顯低估。投資策略:
- 短線 (0-3個月):關注美國聯邦基金利率維持在4.25%-4.50%區間,建議保持美國短期國債ETF(如iShares 1-3 Year Treasury Bond ETF, Ticker: SHY)以控制利率波動風險。
- 中線 (3-12個月):鑒於稅率提升可能加劇製藥及半導體行業成本,建議減持相關行業股票,轉向防禦性板塊如公用事業(Utilities ETF, 如XLU)及必需消費品(Consumer Staples ETF, 如XLP)以避險。
- 長線 (12個月以上):隨著美國稅制及貿易政策不確定性持續,建議增配亞洲新興市場及歐洲市場ETF(如iShares MSCI Emerging Markets ETF, EEM),利用地區多元化降低美國政策風險影響。
風險:
- 政策不確定性加劇,稅率及貿易政策若超出市場預期,可能引發更大範圍的市場波動甚至流動性緊縮。
- 美國經濟增長放緩及消費者支出減弱,可能使企業盈利承壓,導致股市估值調整。
- 全球供應鏈受加稅及貿易限制影響,部分行業可能面臨成本飆升和利潤下滑風險。
其他觀點:
- 部分分析師認為Fed維持利率與稅率調整是為了平衡通脹控制與經濟增長,短期內政策不會大幅轉向,但中長期仍需關注政策變數。
- 亦有觀點指出,若市場對加稅反應過度,可能出現短暫的市場修正後回穩,投資者應關注政策細節及企業應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