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截至8月1日的臨時措施,印度正準備應對美國可能徵收的20%至25%關稅,同時規劃於8月中旬美國代表團訪印期間,重啟更廣泛的貿易談判。
據媒體引述兩名印度政府消息人士透露,印度決定在8月1日截止日前暫緩新的貿易讓步,轉而尋求通過全面雙邊協議解決貿易分歧。一名印度官員表示,目標是在9月至10月前完成全面雙邊協議談判。
美國方面週一表示,多數未達成獨立貿易協議的合作夥伴,將面臨15%至20%的出口關稅,遠高於此前徵收的10%普遍關稅。美國貿易代表Jamieson Greer指出,與印度的談判需要更多時間,因美國更關注達成良好協議而非迅速簽署。
分析師指出,若未能達成協議,印度出口或將面臨約26%的美國平均關稅,這一稅率超出越南、印尼、日本及歐盟等其它主要貿易夥伴。據報導,特朗普政府已對歐盟多數商品徵收大約15%的關稅。
臨時關稅措施下的談判策略
印度官員將可能的高關稅視為臨時措施。一名印度政府官員表示:
談判進展順利,預計代表團將於8月中旬抵達德里,並補充說明在最壞情況下,特朗普總統可能會發出台階,徵收20%至25%的關稅。
考慮到已進行的五輪談判,我們認為這是一項臨時方案。預計協議不久即可達成。
印度貿易部長Piyush Goyal上週表示,在美印談判中取得了“極好進展”。印度官員稱,紐德里已提出降低關稅的方案,並努力化解非關稅壁壘。
農業及乳製品成為談判障礙
儘管談判取得進展,農業及乳製品仍屬“禁區”。印度不願允許玉米、大豆、小麥進口,也不願放寬乳製品行業。
此前《環球時報》援引印度媒體報道,印度一直抵制美國農產品進入更大市場,以保護國內主要選民群體——農民。
美國貿易代表Greer指出,印度表現出開放部分市場的強烈興趣,儘管貿易政策長期專注於保護本國利益。他表示:
我們需要與印度友好夥伴進行更多談判,看看他們想要多大的讓步空間。
2024年,美印雙邊貨物貿易總額達到約1,292億美元,印度實現約460億美元貿易順差,此一巨額順差成為美方尋求調整雙邊貿易關係的關鍵因素。
參考資料:經濟時報、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CNBC、路透社報導、印度簡報網站、Yahoo Finance
市場重要性與影響評估: 中等影響 — 印度與美國之間的雙邊貿易談判進入關鍵階段,涉及關稅調整及雙邊貿易協定的可能達成,對雙方貿易關係及相關產業具顯著影響。
影響範圍: 全球,尤其影響印度與美國兩國及其貿易夥伴。
影響時長: 中線 (3-12個月),因談判預計於2025年9至10月完成,且涉及結構性貿易政策調整。
市場敏感度: 部分未完全反映 — 雖然市場已知談判存在,但關鍵農業及乳製品等敏感議題尚未解決,存在不確定性。投資策略:
- 短線 (0-3個月):密切關注談判進展及相關消息,避免高風險農業及乳製品相關股票,因談判不確定性可能導致波動。
- 中線 (3-12個月):考慮增持印度出口導向型企業及ETF,如NIFTY 50 ETF,尤其是受惠於美國市場的紡織、珠寶、鞋類及銅產品生產商。美國相關的製藥股(如輝瑞PFE、默克MRK)亦具潛在受益,因印度是其重要供應基地。
- 長線 (12+個月):關注美印雙邊貿易協定完成後,印度整體出口競爭力提升,建議布局印度市場成長主題基金及相關新興市場ETF(如iShares MSCI India ETF, INDA),同時關注美國對印度高科技及製造業合作機會。
風險:
- 談判未達成協議,可能導致美國對印度商品徵收20-26%高額關稅,削弱印度出口競爭力,影響相關企業獲利。
- 農業及乳製品等敏感產業的貿易壁壘難以突破,可能延長談判時間並增加不確定性。
- 地緣政治及美國內部政策變動(如貿易保護主義升溫)可能影響談判氛圍及結果。
其他觀點:
- 部分分析師認為印度堅持保護國內農民利益,短期內難以讓步,但長遠看雙邊貿易協定將促進雙方經濟整合與成長。
- 美國方面則希望透過談判降低貿易赤字並開放市場,雙方均有動機達成妥協,但可能採取分階段協議策略。
- 專家建議投資者應關注談判進展與雙邊政策動態,適時調整投資組合以應對潛在風險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