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兩國貿易談判再現積極信號,但全球市場仍不宜輕忽,本週三起全球市場將進入一個至關重要的72小時。
當地時間7月28日至29日,中美經貿雙方主談代表及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與貿易代表格里爾等將於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會談。雙方針對中美經貿關係、宏觀經濟政策等共同關注的議題,展開坦誠、深入且具建設性的交流,回顧並肯定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的共識與框架落實情況。會談共識包括雙方將繼續推動已暫停的美方對等關稅24%部分及中方反制措施展期90天。
接下來,多項密集的美國經濟數據、科技巨頭財報及重要貿易政策節點將陸續登場,這些事件的密集爆發,或將成為年內剩餘時間市場走向的基調。
市場將自週三拉開序幕,美國將公布第二季度GDP數據,隨後美聯儲將公佈利率決議。緊接著,微軟、Meta、蘋果和亞馬遜等科技巨頭將於週三及週四陸續發布財報,備受關注的美國7月非農就業報告則將在週五公布。
這些事件均足以引發市場波動。經過4月以來股市大幅反彈,估值已處較高企業背景,此次“超級周”被市場視為一次嚴峻考驗。Jones Trading分析師Mike O’Rourke表示,該周“可能成為今年最關鍵的一周”,其結果將測試華爾街決策力度。
與此同時,市場目光也投向東方,國內政治局會議將召開,投資人密切關注中國即將公布的經濟政策新信號。
美國經濟數據密集出爐
本週後半段,一系列重磅經濟數據將為判斷美國經濟健康狀況提供關鍵線索。根據亞特蘭大聯儲的預測,美國第二季度GDP年化增長率預計約為3.0%,較第一季度的1.4%有所回升,這主要反映了進口的下降。
儘管特朗普總統堅持認為利率應大幅下降,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在週三的會議將維持4.25%至4.5%的利率區間不變。
投資人焦點將集中於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與其他決策者之間是否存在擴大的分歧——一方面希望在降息前進行更全面評估關稅影響,另方面則期盼盡早行動。
最後,週五非農就業報告預計將顯示7月新增就業崗位約115,000個,低於6月的147,000個,這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市場對勞動力需求減弱的疑慮。
根據FactSet調查,任何意外數據均可能引起跨市場波動。野村證券首席策略師Charlie McElligott指出,“絕對擁護的數據日程”意味著月底存在“重大事件風險”。
科技巨頭財報考驗市場信心
數據發布同時,美股財報季進入高潮。微軟和Meta預計將於週三盤後公布業績,蘋果與亞馬遜則於週四及週五發布。這四大科技巨頭總市值超過11萬億美元,其股價波動將對華爾街產生重大影響。
近週受經濟保持韌性以及人工智能推動科技巨頭業務強勁增長的樂觀情緒拉抬,美股市場創歷史新高。然而,市場快速上漲亦使部分分析師和投資人感到不安。標普500指數今年已上漲8.3%,距離12個月的預期市盈率高達22倍。
在這種背景下,科技巨頭的業績和展望將直接考驗目前高漲的市場估值是否合理。
特朗普關稅最後期限將至
不確定性仍集中在貿易領域。特朗普政府對尚未達成貿易協議的國家徵收“對等”關稅的最後期限為華盛頓時間8月1日凌晨12:01。
近月來,由於美歐、日本、英國等主要夥伴達成貿易協議,對中方關稅暫停措施展期90天,投資人情緒有所緩和,華爾街銀行也下調了對滯脹及通膨的概率預測。投資人普遍關注,特朗普可能避免實施可能導致市場過度波動的關稅,或者推遲至達成協議後執行。
然而,風險仍在。Satori Insights全球市場策略師Matt King表示:“特朗普終究是特朗普,關稅風險及相關不確定性依然存在。”
中國政策風向引關注
中國即將召開政治局會議,成為市場關注的另一焦點。
華泰研究分析認為,基於上半年經濟數據顯示韌性,10月前中美關係有望保持一定確定性並出現邊際改善,政治局會議的關注點或在於:
1. 經濟形勢判斷,近期房地產、消費、出口等高頻數據走弱後,穩樓市和提振消費的政策基調是否會進一步增強?
2. 房地產對“止跌回穩”判斷是否有更進一步強化,後續政策抓手是否明確?
3. “反內卷”與去產能政策目標、任務分解與實施路徑;
4. 財政貨幣或延續4月以來政策基調,市場預期較低。
參考資料:彙整自Moomoo、第一財經、VOA中文、IG、CMC Markets、Yahoo奇摩股市、新華社、中國政府網、中房網、貝殼找房、中國觀察、中美聚焦等公開資訊整理
市場重要性與影響評估: 高影響 — 美國聯邦儲備局利率決議、第二季GDP數據及大型科技股財報,對全球股市及政策預期具重大影響。
影響範圍: 全球 — 事件涵蓋美國宏觀經濟數據、貨幣政策決策及全球科技巨頭業績,影響全球資本市場。
影響時長: 短線至中線 — 0-12個月,短期內市場將反應聯儲局利率政策與財報結果,中期則視宏觀經濟走勢與政策調整持續發酵。
市場敏感度: 事件部分已被市場預期(如7月維持利率不變),但市場對9月可能降息及科技巨頭財報的反應仍存在不確定性,屬於部分低估(underappreciated)風險。投資策略:
- 短線(0-3個月):關注大型科技股財報窗口,建議關注微軟(MSFT)、Meta Platforms(META)、蘋果(AAPL)、亞馬遜(AMZN)等科技巨頭,利用財報波動尋找交易機會。
- 中線(3-12個月):考慮美國經濟穩健增長背景下,配置美國大型成長股ETF如Invesco QQQ Trust (QQQ)以受惠科技與消費電子產業持續成長。
- 長線(12個月以上):鑒於美國經濟基本面穩健及科技創新驅動,建議持續配置科技及人工智能相關主題ETF,如Global X Robotics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TF (BOTZ)或ARK Innovation ETF (ARKK)以捕捉結構性成長機會。
- 同時,關注利率政策變化,適度配置美國短中期國債ETF(如iShares 7-10 Year Treasury Bond ETF, IEF)作為風險對沖。
風險:
- 聯邦儲備局可能在9月會議中意外降息或維持高利率,造成市場波動加劇。
- 大型科技股業績若不及預期,可能引發市場調整,影響成長股表現。
- 中美經貿關係雖有積極對話,但政策不確定性仍存,可能影響全球市場情緒。
- 美國通脹數據及就業報告若出現異常,可能改變貨幣政策預期,帶來市場波動。
其他觀點:
- 部分分析師認為聯儲局將持續觀察數據,利率政策將保持靈活,短期內不會大幅調整,市場波動或更多反映情緒面而非基本面。
- 也有觀點指出,科技股估值已處高位,投資人應警惕可能的回調風險,適當分散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