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期貨市場近日出現劇烈反轉,曾連續多日飆升的焦煤期貨在7月28日當天及夜盤均大幅下跌逾10%,其他商品如玻璃、焦炭、純堿等多個品種也出現不同程度的跌幅。此次回落主要因「反內卷」政策下,交易所風控措施出臺後資金大幅撤離,市場交易氛圍明顯降溫,行情從急漲轉向謹慎。
7月28日周一,焦煤主力合約2509夜盤收跌10.25%,繼上周五夜盤再次大跌,連續多個交易日狂漲的瘋狂勢頭被徹底扭轉。當日焦煤期貨已觸及跌停,收盤報1100.5元/噸,市場氛圍明顯逆轉。
當晚夜盤其他商品多數延續白天下跌格局。收盤時玻璃下跌7.58%,純堿跌4.46%,焦炭跌3.79%,20號焦炭、合成氨、PVC、甲醇、氨氣、菜粕、丙烯、豆一等多品種下跌幅度達1.62%,螺紋鋼和熱卷跌幅均小於0.6%,鐵礦石跌0.25%。
分析師認為,前期基於煤炭限產預期形成的焦煤價格上漲空間已基本兌現,上周五交易所實施限倉措施後資金撤離,交易氛圍明顯降溫。焦煤交易邏輯已從情緒驅動轉向供需基本面。
業內人士預計,短期階段性供不應求局面將有所緩解,焦煤價格後市仍有下行空間。全年看來供應偏寬鬆格局下,此輪上漲更多體現階段性反彈,價格最終將回歸基本面。
多品種集體下跌 市場情緒急轉
本週一,國內商品期貨市場普遍下跌,與上週暴漲態勢形成鮮明對比。日盤收盤時,焦煤、玻璃、純堿、工業硅、焦炭、鹽酸鈉期貨主力合約均收於跌停板,其中焦煤期貨主力合約跌幅達11%,領跌國內期貨市場。
分析指出,前期基於煤炭限產預期的交易透支了焦煤價格上漲空間,價格因此大幅下跌。交易所限倉措施出台後,市場資金流動性收緊,部分持倉投資者快速離場,導致焦煤期貨價格快速回調。
夜盤延續跌勢,焦煤連續第二個交易日大跌收官,除焦煤外,20號焦炭、合成氨、PVC、甲醇、氨氣、菜粕、丙烯等多品種也普遍下挫。
風控措施發揮作用 資金大量撤離
交易所風控措施成為市場轉折的關鍵,7月25日交易所正式宣布,自7月29日起,非期貨公司員工或客戶在焦煤期貨JM2509合約單日開倉量不得超過500手,其他合約單日開倉量不得超過2000手。
廣州期貨交易所亦出台類似規定,非期貨公司員工或客戶在鹽酸鈉期貨LC2509合約單日開倉量不得超過3000手。限倉措施出臺後,焦煤與鹽酸鈉期貨成交量均顯著下降。
期貨業普遍認為,本輪價格連續拉升後已顯現階段性過熱現象,政策面與消息面驅動下的市場情緒特徵明顯。一旦後續政策支持力度不及預期,或復產進度加快,都可能觸發階段性回調。
光大期貨分析指出,隨著交易所新一輪交易限額措施出台,市場交易氛圍明顯冷卻,交易活躍度降低,焦煤本輪波動達50%,多人在情緒退潮背景下大量撤離,市場風險得到一定緩解。
現貨市場情緒分化 價格面臨調整壓力
現貨市場情緒已出現明顯分化。據期貨日報報導,山西一家焦煤企業人士表示,上週現貨市場整體情緒有好轉,但在7月25日夜盤大跌背景下,現貨市場情緒有所降溫,投資者交投趨向謹慎。然而焦煤現貨價格仍存在一定韌性,本周一焦煤爭奪價格仍以高位為主。
近期部分焦煤交易商出現出貨想法。焦煤價格在快速上漲過程中,新增需求主要來自下游階段性補庫、期現鎖貨等,具有較強的持續性。
分析指出,查超產暫未對煤礦生產造成影響,但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煤礦復產進度。蒙古煤通關車次已回升至中高位水準,口岸庫存呈止跌回穩趨勢。預計焦煤階段性供不應求局面短期有緩解跡象。
海通期貨黑色研究員穆亞如認為,現階段焦煤市場核心矛盾仍在於供需邊際變化,隨市場情緒降溫,價格最終將回歸基本面。目前焦煤價格在1050元/噸一線,若後期需求穩定,伴隨進口煤及國內煤同步增長,價格有調整至1000元/噸附近的空間。
交易邏輯轉向基本面 後市仍存下行壓力
分析師認為,焦煤交易邏輯正從情緒驅動逐步回歸供需基本面。業內人士表示,焦煤與焦炭當前的交易邏輯可能將從此前以情緒、預期交易為主,逐步轉向基於供需基本面的趨勢。
前期上漲過快造成短期焦煤價格向下調整仍有一定空間。周敏波表示,此輪上漲行情頂部可能已現,考慮到全年供應偏寬鬆格局依舊,短期至中長期反彈將逐步消退。
中國證監會發布的期貨交易所管理辦法已於2023年5月1日施行,加強了對期貨市場的監管效率。內地商品期貨市場監管政策趨嚴,有助於健康穩定市場發展。
整體來看,市場面臨調整壓力,焦煤價格後市預計承壓下行,但中長期仍需關注供需基本面變化及政策動向。
參考資料:根據新京報、財聯社、廣州期貨交易所公告、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相關文件及多家金融機構分析報告整理。
市場重要性與影響評估: 高影響 — 中國煤炭期貨價格急速大幅下跌,反映重大政策調控及市場情緒急轉,涉及國內供需結構及監管措施。
影響範圍: 地區性 — 主要影響中國內地及亞太區煤炭市場,並對全球能源商品市場有一定連帶效應。
影響時長: 短線至中線 — 0-12個月,短期因監管限倉及政策調整波動劇烈,中期煤炭供需及價格將逐步回歸基本面。
市場敏感度: 事件部分已被市場預期(如供應過剩及限倉措施),但價格回落幅度快速且幅度大,顯示市場對政策力度及供需改善的預期仍存在不確定性,屬於市場尚未充分反映的風險。投資策略:
- 短線(0-3個月):謹慎觀望中國煤炭期貨市場,避免追高,留意監管政策動向及限倉措施對流動性的影響。
- 中線(3-12個月):聚焦煤炭供應調節及需求回暖預期,建議關注中國大型煤炭生產商如兗州煤業(1171.HK)、中國神華(1088.HK)等,等待價格回穩及政策支持信號。
- 長線(12個月以上):鑒於中國能源結構轉型趨勢,煤炭需求將逐步減少,建議逐步調整能源投資組合,增加對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相關ETF如iShares Global Clean Energy ETF(ICLN)配置,分散能源轉型風險。
風險:
- 政策不確定性:若監管持續加碼限產或限倉,可能導致價格波動加劇及市場流動性降低。
- 供需結構變化:煤炭供應過剩及需求疲軟可能延續,價格難以持續反彈。
- 全球能源轉型加速:長期煤炭需求下降趨勢不可逆,對煤炭相關資產構成結構性壓力。
其他觀點:
- 部分分析師認為,近期煤炭價格波動主要由監管限倉及市場情緒驅動,隨著政策落實及供需基本面調整,價格將逐步趨穩。
- 亦有觀點指出,全球煤炭市場面臨俄中貿易政策變化及替代能源競爭,短期內價格仍存不確定性。